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金属工艺   9篇
冶金工业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涟钢冷轧超低碳搪瓷用钢开发初期在建筑装饰材料搪瓷制品上使用时出现搪瓷表面气孔问题,通过分析罩式退火(罩退)、连续退火(连退)不同工艺的冷轧超低碳搪瓷钢的原始表面、搪瓷层结构的差异,确定了带钢搪瓷表面气孔缺陷与罩式退火过程带钢表面发生Ti、Mn元素的富集氧化有关。优化退火工艺后,消除了带钢搪瓷表面的气孔缺陷,确保了带钢搪瓷制品的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2.
陈端华  刘景佳 《轧钢》2019,36(4):42-44
针对IF钢制作转向油罐过程中出现的冲压开裂现象,对其冷轧板化学成分、力学性能、显微组织及断口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于IF钢钢质纯净,晶界强度低,用于冲压制作转向油罐时会产生二次加工脆性现象,导致冲压件在二次加工使用过程中因受冲击负荷加剧脆化而开裂。通过优化化学成分,提高了IF钢晶界强度,解决了后续加工使用开裂问题。  相似文献   
3.
密着性能是衡量瓷釉和钢板之间结合强度的重要指标。基于采用不同C含量的低碳搪瓷用钢(/%:0.020~0.050C,0.004~0.039Si,0.12~0.24Mn,0.008~0.024P,0.002~0.007S,0.0026~0.051Al),研究分析了搪烧前后碳化物在低碳搪瓷用钢内存在形态、分布、形貌特征的规律及碳含量对瓷釉密着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C在低碳搪瓷用钢退火板中以游离渗碳体形式存在,而在搪烧后以珠光体和晶界渗碳体形式存在。珠光体和渗碳体不易溶解于瓷釉中,且渗碳体阻碍Fe与瓷釉发生化学反应,使钢板和瓷釉之间结合强度降低。碳含量控制在0.030%以下时,搪瓷钢密着性能较好,满足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4.
郑灵科  刘景佳  孙武厅 《轧钢》2022,39(3):23-27
针对罩退冷轧薄规格IF钢产品横向性能波动大的问题,系统分析了带钢宽度不同位置的性能、组织、化学成分差异特点,以及从冶炼、热轧、酸轧到退火等不同工序下的碳含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性能异常带钢边部强度和碳含量明显高于中部,屈服强度差值可达89 MPa,带钢宽度方向碳含量不一致是导致横向组织变化及性能波动的主要原因;而横向性能波动主要产生于退火工序,因为酸轧工序残留在带钢表面的乳化液在罩退过程中发生裂解,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裂解后的碳与氢气反应生成CH4,当退火温度超过700 ℃时,CH4再分解出活性碳吸附于带钢表面从而产生渗碳现象,最终由于带钢横向增碳不均而导致性能波动。通过增加400 ℃保温平台、降低退火温度、降低退火升温速度、增加吹氢流量、降低酸轧卷取张力等改进措施,显著提高了带钢横向性能的均匀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同炉钢相同工艺工业试制获得冷轧卷,经过罩式退火和连续退火生产含磷高强IF钢退火卷,研究了2种退火方式对含磷高强IF钢FeTiP析出及二次加工脆性的影响。利用低温落锤冲击试验机、TEM和析出物萃取定量分析法等手段分别对2种退火卷进行二次加工脆性转变温度及析出物表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连续退火和罩式退火生产卷FeTiP析出相主要集中在100 nm以下,罩式退火时间较长,罩式退火生产卷的FeTiP析出相数量是连续退火卷的2倍以上;根据定量分析法检测含磷析出相总量结果,结合热力学和动力学分析,P在晶界处的富集程度由最大偏聚系数和有效扩散距离决定,罩式退火卷P在铁素体晶界处偏聚远远大于连续退火卷,连续退火可得到比罩式退火更低的二次加工脆性转变温度的含磷高强IF钢。  相似文献   
6.
对比研究了不同成分体系IF钢在不同退火方式下的组织、疲劳性能与振动时间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油箱振动时间的长短与材料的疲劳抗力有直接的关系;连续退火的IF钢较罩式退火的疲劳抗力要优;B可以细化罩式退火IF钢的组织,提高晶界结合强度,提高疲劳抗力;罩式退火Ti IF钢中,复合添加Nb+B,细化晶粒效果和提高疲劳抗力的效果最为明显,疲劳抗力接近于连续退火的Ti IF钢。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不同搪瓷烧制温度和保温时间对采用罩式退火生产的超低碳冷轧搪瓷钢板贮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搪烧温度的提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试验钢搪烧后的抗鳞爆性能降低;钢板的第二相粒子越小,单位体积内数量越多,分布越弥散,抗鳞爆性能越好;搪瓷烧制会造成超低碳冷轧搪瓷钢的抗鳞爆性能降低,这主要是因为搪烧过程中发生了第二相粒子的回溶和长大,因此应该避免过高的搪烧温度和过长的保温时间。  相似文献   
8.
刘景佳  王自荣  张丽琴  李雷 《轧钢》2018,35(5):39-42
研究了不同成分体系含P高强IF钢在罩式退火条件下的析出物、组织与性能差异。结果表明,微合金元素Nb和Ti是影响试验钢析出物、组织和性能的关键因素。添加Ti的Ti-HIF和Nb+Ti-HIF两种成分体系的试验钢FeTiP析出物数量多,r值较差;添加Nb可以细化钢板组织,使钢板析出强化、细晶强化、固溶强化效果更显著,有利于提高抗拉强度;Nb-HIF成分体系试验钢性能最优,适合罩式退火工艺条件下生产。  相似文献   
9.
刘景佳  李光辉  李雷  张丽琴 《轧钢》2018,35(4):81-83
针对涟钢罩式炉生产390MPa级含磷高强IF钢冷轧卷时出现边部色差缺陷的问题,应用SEM、EDS等检测手段对缺陷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退火过程中钢卷边部Mn元素富集氧化是造成色差缺陷的主要原因。通过优化成分及退火工艺解决了钢卷活性元素富集氧化的问题,使色差缺陷从根本上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0.
李润岳  刘景佳 《轧钢》2022,39(2):57-61
低碳钢中加入Ti元素对钢中N、S、C化合物的析出有影响,从而会对钢的性能产生极大的影响。针对当前市场对退火态DC01EK带钢屈服强度的较高要求,对一种Ti微合金化退火态DC01EK带钢在不同化学成分下的力学性能、显微组织和析出物进行了试验研究,结合屈服强度计算模型,分析了不同化学成分试验钢组织性能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细晶强化作用是导致成品带钢屈服强度差异的主要原因。在试验钢中Ti元素添加量相对较少,且当有效Ti含量在0.003 6%及以下时,成品带钢中主要析出粗大的TiN、Ti4C2S2及少量细小的TiC,细晶强化的作用较小,对屈服强度增量的影响较小;而当有效Ti含量在0.007 14%及以上时,由于有更多富余的Ti与C结合,能够析出大量细小的TiC析出物,细晶强化作用显著,成品带钢屈服强度明显提高。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对DC01EK搪瓷钢进行化学成分设计时需要考虑Ti、N、S三者之间的配比,即需要考虑有效Ti含量对其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