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6篇
综合类   6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5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15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3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无线电   5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针对发动机压缩比固定,在不同工况下不能发挥最佳性能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可变压缩比机构。利用齿轮传动的方式,使连杆轴颈偏心机构可动,进而改变压缩比。通过参数设计建立模型,分别作运动学推导与机构可行性分析。采用PID闭环算法提高曲轴偏心距的准确性,增强稳定性。该设计机构能够改善发动机在部分工况下的燃油经济性,提高热效率。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提高,信息化管理成为各大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传统管理与计算机结合的产物,是管理水平提升的一个重要体现。ERP与供应链管理(SCM)、业务流程重组(BPR)、J IT、Internet电子商务等现代管理思想和信息技术相辅相成、互为前提,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如同一个完善的法人结构一样,是公司高效运作的基础。而长期以来,我国多数企业在内部控制上存在这样那样的原因,导致企业内部控制力度不够、效率不高、执行速度不快等问题。本文将就企业如何有效、高效地将ERP应用于企业管理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移动卫星通信车装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移动卫星通信是现代卫星通信中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但就其设计要求目前尚无统一标准,本文就车载式移动卫星通信地球站自动跟踪和运动中通信时能源保障等问题作一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4.
在这个信息时代之中,信息化技术逐渐深入到各个方面之中,钢铁工业也开始受到了信息化技术的深刻影响,并且在钢铁企业内逐渐呈现出一种信息化管理的经营模式.本文将简单分析信息化技术在发展钢铁工业中的重要性,然后对钢铁工业信息化进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究,最后提出三个应对措施来促进信息化在钢铁工业中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发展新型溢流坝面结构对提高大坝的泄洪消能能力有重要意义.针对高坝水头高、下泄水流能量大而传统坝体消能效果较差、工程下游河道冲刷严重的问题,设计研发了一种包含分道挑流结构的新型溢流坝面结构,通过室内水力试验观测其挑流消能效果,引入消能率的概念定量测算溢流坝面结构的消能效果,同时通过数值模拟试验讨论溢流坝面结构空化特性及冲...  相似文献   
6.
巷道支护问题一直是矿业工程中的难题,特别是在深部软岩巷道中,能否提供持久、有效的支护直接影响着矿山的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双层网锚喷+U型钢拱架”联合支护是目前金川矿区在深部巷道支护中较常用的支护方案,为了解该方案的支护效果,在二矿区814 m分斜坡道上设立试验段,采用现场监测与数值模拟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该试验段巷道的支护效果进行评价,并针对支护的薄弱部分提出改进措施。研究结果表明:(1)在当前支护条件下,巷道顶板和两帮围岩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但底鼓问题严重,最大位移可达110 cm;(2)针对当前支护方案的薄弱环节,提出增加锚杆长度、提高锚杆强度和增加底板支护等补强措施;(3)设计了一组参数优化方案,并对其支护效果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认为该优化支护方案能够有效地控制巷道围岩变形,并弥补原支护方案的缺陷。  相似文献   
7.
页岩储层的渗透性是页岩气开发过程中的最为重要的指标之一。在页岩气储层压裂后的排采过程中,储层渗透性会随储层压力、孔隙压力等的降低而发生变化。本文从微观层次上对储层基质微纳孔隙收缩效应、气体滑脱效应对页岩储层渗透性影响的力学机制进行了分析,从宏观层次上分析了储层岩体蠕变、裂缝缝面闭合蠕变、储层衰减应力变化对压裂缝网渗透性影响的力学机制。结果表明:在压裂排采期,基质微纳孔隙页岩吸附气体解吸造成的基质收缩效应和气体滑脱效应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大压裂储层的渗透率,但基质收缩效应对储层岩体渗透性的影响十分微弱,气体滑脱效应在低压条件下会增加储层岩体的渗透性。由于储层水力改造增加了岩体破碎程度,提高了岩体含水率,水力改造区内储层岩体长期蠕变会极大的压缩缝网空间,降低导流裂缝的渗透性。此外,与储层压力减小有关的裂缝壁面闭合蠕变、地层压实变形会致使水力裂隙开度和渗透性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8.
刘港 《建筑技术开发》2022,(21):157-159
以某工程的场地岩土为例,重点从场区自然地理及地质环境特征、区域地质构造、水质分析、场地稳定性与地震效应分析、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础方案及基坑支护方案建议。  相似文献   
9.
刘港  刘静  代燕  杨峰  陈丽 《表面技术》2023,52(10):171-180
目的 针对钛合金硬度低、耐磨性差的问题,利用机械球磨技术在TA1钛合金表面获得复合强化层,研究强化层的组织结构对合金磨损行为的影响。方法 采用行星式机械球磨装置,以WC粉末为增强介质,在0.05 MPa氮气气氛、转速为350 r/min、时间为8 h的条件下,对TA1钛合金进行表面机械变形+固相涂层复合强化处理,利用光学3D轮廓仪、XRD、SEM-EDS、往复式磨损机等对复合强化层的组织结构和耐磨性能进行测试。结果 当表层机械复合强化后,TA1钛合金表面的复合强化层由WC涂层+形变细晶区组成,硬化区厚度为20~40μm,形变细晶区厚度约为30μm。涂层区硬度达到1 100HV0.25,为基材硬度的5倍。在5 N载荷下,摩擦因数为0.2~0.3,并可保持近4 000 s,在10 N载荷下,摩擦因数接近0.2并可保持1 200 s。可将磨损过程分为低摩擦因数区、过渡区和高摩擦因数区3个阶段,且每阶段的磨痕深度、磨损量与摩擦因数具有正相关性。结论 表层机械复合强化可大幅提升TA1钛合金表层的硬度和耐磨性,WC颗粒增强涂层具有较强的减摩效果,其磨损机制主要是磨粒磨损与氧化磨损。这种一步法表面强...  相似文献   
10.
应用ANSYS分析软件,对某柴油机活塞的换热边界条件进行研究分析,以活塞表面的整个循环过程中的燃气温度和燃气传热系数以及缸套冷却水的温度和传热系数为第三类边界条件进行设置,计算得到活塞的三维稳态温度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该活塞顶部最高温度是519.9K,位于燃烧室偏置一侧的喉口上沿处,热负荷不高.以此为基础,计算了在标定工况下,该活塞在机械负荷和热负荷的热机耦合共同作用的应力和应变,最大耦合等效应力184MPa出现在活塞销座与销接触面上的上方销座内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