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金属工艺   3篇
机械仪表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1.
采用非均匀形核法在金刚石颗粒表面包覆了一层Al2O3层,研究溶液pH值和Al(NO3)3的滴加量对其包覆率和覆层形貌的影响,分析其包覆的动力学方程。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不同包覆阶段颗粒表面的覆层形貌。结果表明:当pH在4.5~5.5范围内,pH值越大,晶体长大系数越大,生长速率越快;溶液析晶过程受过饱和度影响,过饱和度越大,析晶驱动力越大。晶核孕育期受pH影响,滴加量相同的条件下,当pH在4.5~5.5范围内,pH值越大,晶核孕育期越短。  相似文献   
2.
通过化学沉积法在MoS2颗粒表面形成一层氧化铝,采用化学复合镀覆的方法制备Ni-P-MoS2/Al2O3复合镀层。研究复合镀液中MoS2颗粒含量和搅拌速度对复合镀层显微硬度及摩擦磨损特性的影响,比较由MoS2改性方式和添加分散剂方式获得镀层的性能,分析复合镀层的横截面及表面形貌。结果表明:随着MoS2颗粒含量和搅拌速度增加,镀层显微硬度、摩擦因数、耐磨性均先减小后增大。与添加分散剂制备的Ni-P-MoS2复合镀层相比,改性颗粒获得的Ni-P-MoS2复合镀层的自润滑性、显微硬度、耐磨性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3.
为了消除HF酸差动腐蚀法测试中环境因素对测试精度的影响,提出了HF酸分步腐蚀法,并引入修正系数Ki来对不同腐蚀阶段的环境变化做适当的修正以提高测量精度。采用HF酸分步腐蚀法测量了固结磨料抛光垫(FAP)研磨后K9玻璃的亚表面损伤层深度,并与HF酸差动腐蚀速率法和磁流变抛光斑点法的测量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用本文提出的方法测量得到的亚表面损伤层深度为3.479 μm,其他两种测量方法测得的结果分别为0.837 μm和2.82 μm。测量结果表明,分步腐蚀法的测量精度更高,其结果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另外测试中引入了实验校正系数Ki,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操作环境及重复操作带来的累积误差。  相似文献   
4.
MoS2颗粒表面包覆Al2O3及其在镀层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非均匀形核法将Al2O3包覆到MoS2颗粒表面,提高颗粒的亲水性能。研究了溶液pH值、Al(NO3)3的摩尔浓度和预处理工艺对包覆率的影响;采用SEM及EDS分析了包覆前后MoS2颗粒的微观形貌和表面成分;通过测量接触角研究了颗粒表面的亲水性。结果表明,颗粒表面均匀包覆了一层Al(OH)3;溶液pH值对包覆率的影响最大,Al(NO3)3的摩尔浓度次之。最佳工艺为:溶液pH值为5.5,Al(NO3)3浓度为0.15mol/L,预处理过程不添加表面活性剂。随着包覆率的提高,MoS2颗粒的亲水性提高。利用包覆Al2O3的MoS2制得了Ni-P-MoS2化学复合镀层,提高了镀层中沉积粒子的均匀致密性。  相似文献   
5.
金刚石颗粒在水体系中的分散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刚石颗粒在化学镀液介质中的稳定分散是实现复合镀工艺的先决条件.本文测定了金刚石颗粒悬浮液体系中颗粒的Zeta电位和粒径,探索了无机电解质类分散剂(SHP)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PEG)对金刚石颗粒在水体系中表面动电位和粒径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随着SHP含量的增加,体系中金刚石颗粒表面的Zeta电位绝对值出现先增大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