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1篇
金属工艺   3篇
冶金工业   1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7 毫秒
1.
精轧F1~F3工作辊CVC辊型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原F1~F3CVC原始辊型不能满足供冷轧料薄、窄规格大凸度及厚宽规格小凸度要求,造成窜辊量常常在正极限或负极限位置、弯辊力也是在最大或最小位置,影响模型对板形的控制效果。通过对西马克原设计辊型曲线的优化,满足了上述两种情况带钢凸度要求,提高了板形模型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2.
针对梅钢1422mm热连轧机组F4/F5机架工作辊使用负凸度辊型时存在弯辊力经常达致负极限且F4与F5机架间存在中浪板形缺陷的问题,提出了在F4/F5机架工作辊上应用类似于CVC和SMARTCROWN的轴向移位可变凸度的曲线辊型技术,在通过辊型变形仿真计算确定了轧机所需要的工作辊凸度调节范围后,根据轴向力最小的原则自行研制了针对F4/F5机架工作辊曲线辊型,命名为MHW辊型,经生产试验使用并进一步优化设计后,此曲线工作辊辊型已实现了生产稳定应用。生产使用表明,此工作辊辊型很好地改善了负凸度工作辊辊型存在的问题,并显著提高了机组的实物板形质量。  相似文献   
3.
卞皓  李欣波  夏小明 《轧钢》2009,26(2):54-56
上海宝钢集团梅山钢铁有限公司热轧厂1422mm生产线通过2005年和2006年进行的两次技术改 造,将粗轧设备全部更换,增设全新的立辊轧机E2并采用AWC控制技术和RSU控制模型,使99%以上的带钢宽度精度控制在0-+15以内。  相似文献   
4.
传统电机旋变位置检测需专用解码芯片对信号解码,得到电机转子位置,或利用DSP产生激励信号,并设计相应调理电路,对返回信号调制滤波,得到包含转子位置信息的正余弦信号,再由DSP采样计算转子位置。DSADC (Δ-Σ模数转换)外设模块含有高频激励产生以及对高频信号采样、调制、滤波、积分等硬件功能,可在芯片内部实现旋变信号解码。分析了旋变的基本工作原理,利用TC275 DSADC产生旋变激励信号,并对旋变返回信号进行调制滤波,通过角度辨识算法解算出转子位置信号,并以旋变解码芯片解码结果为基准,对旋变解码系统功能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证明了该系统的正确性和实用性,避免了专用解码芯片的使用,可减少开发成本。  相似文献   
5.
凌爱兵  夏小明  卞皓 《中国冶金》2010,20(8):29-31,35
简要介绍了工艺润滑的机理,详细描述了工艺润滑在梅钢热连轧精轧前后段轧机上的应用及控制情况,尤其是边部润滑的成功使用。说明了在热轧过程中使用工艺润滑可带来的实际效果,不仅节能降耗,而且能提高带钢表面质量与深冲性能,最后还提出了润滑轧制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从而提高和稳定润滑效果。  相似文献   
6.
润滑轧制在梅山热轧板厂的应用及效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夏晓明  谭耘宇  卞皓 《轧钢》2004,21(5):53-55
针对宝钢集团梅山热轧板厂精轧主电机绝缘等级低、主电机经常过流的问题,采用了润滑轧制技术。介绍了润滑轧制的控制原理、控制系统数据通讯、润滑的操作方法,及其投用后轧制力、主电机电流、辊耗等有较大幅度下降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卞皓 《中国冶金》2019,29(5):74-78
针对65Mn热轧带钢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开裂缺陷,从成分分析、检测、原理、试验几个完整的方面进行研究,主要包括化学成分检验、金相分析、开裂断口扫描、显微硬度检测及轧后冷却方式试验对比。结果表明,马氏体相变产生的内应力超过了带钢的抗拉强度是导致65Mn带钢表面开裂的主要原因。针对该问题,通过增加侧喷吹扫能力、提高层冷冷却均匀性、避免堆冷轧后冷却工艺等措施,避免了带钢发生局部过冷及马氏体相变,解决了65Mn热轧带钢的开裂缺陷,满足了下游用户的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8.
结合梅钢1 422 mm轧线的实际生产情况,对热轧带钢头尾宽度超差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通过保证板坯来料尺寸,改进粗轧立辊辊型,优化立辊标定方法,优化调整精轧机架超前速度等解决带钢头尾宽度超差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升梅钢1 422 mm热轧制造能力,对传统热轧工艺进行铁素体轧制研究。通过针对性研究、工艺改进以及控制参数合理配置,梅钢1 422 mm热轧实现了低碳钢铁素体轧制。结果表明,新的工艺技术对热轧带钢的终轧温度和卷取温度有很好的控制能力,产品的综合性能得到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10.
提出一种带钢热连轧精轧机组负荷分配的优化计算策略,采用多目标优化算法离线计算确定精轧各机架的轧制力分配系数,采用"压下模式+轧制力模式"相结合的方式实现负荷分配在线计算。为了确定各精轧机架的轧制力分配系数,建立兼顾轧制功率最小、负荷均衡与板形良好的负荷分配多目标优化模型;为了实现负荷分配在线计算,根据压下模式负荷分配计算确定厚度分配的初始值,根据CLAD算法进行轧制力模式负荷分配迭代计算,最后采用压下模式分配计算确定的压下率分布范围对轧制力模式分配结果进行限幅处理。新方法已成功应用于梅钢1 780mm热连轧生产线,在线应用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减少操作工干预,提高带钢精轧过程的轧制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