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金属工艺   4篇
机械仪表   3篇
建筑科学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吉敏廷  史淑艳 《山西建筑》2014,(11):162-164
介绍了跨座式轨道交通的特点及轨道梁、支座、立柱等典型构件,着重阐述了这些典型构件的制作工艺、焊接变形控制及质量控制技术,为后续类似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运用有限差分法,对超轻Mg-Li合金(LA141)板坯直冷连铸过程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根据实际过程的物理现象以及文献资料确定包括一冷区、二冷区在内的边界条件,并且考虑底模与铸坯之间随着铸坯的变形而引起的换热系数的变化.通过计算铸坯内温度场的分布,固-液界面的形状和位置,分析各种铸造参数,包括浇注温度、冷却水量、铸造速度等对连铸过程的影响.另外也比较了在同等铸造条件下LA141铸坯和AZ31铸坯铸造过程中凝固前沿的形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以多孔铁为基体,利用脉冲电沉积制备可降解多孔Fe@Fe-Zn复合材料骨组织工程支架,以期提高材料的降解速率和抗菌性能。方法 通过调节脉冲频率,得到不同Zn含量的Fe-Zn合金层;使用电子探针、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来研究材料的元素含量、相组成和显微结构;通过压缩测试考察支架的力学性能;用体外浸泡来考察材料的降解性能;用浸提液培养分析材料对小鼠胚胎成骨细胞的黏附铺展和细胞活性的影响;用浸提液和直接培养来探究材料的抗大肠杆菌性能。结果 随脉冲频率增加,合金中Zn含量减小;不同合金均为单一的α(Fe)相;电沉积组织致密,杂质含量低;Zn含量为7.5%(均以质量分数计)时,支架抗压屈服强度较多孔铁提升6%;复合材料的降解速率为0.44~0.48 mm/a,较多孔铁有显著改善;复合材料浸提液在稀释到25%(体积分数)时,表现出良好的细胞相容性,且随Zn含量增加,细胞活性增强;Zn含量为7.5%时,材料的抗菌性能最好。结论 通过电沉积制备的Fe@Fe-Zn支架的腐蚀速率相较于多孔铁有明显提高。随合金层中Zn含量的增加,其细胞活性增强,抗菌性能提高。Fe@Fe-Zn有望发展为可广泛应用的可降解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4.
正跨座式空中轨道系统,是一种新兴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在距地面8~10m的高度运行,具备线路设计灵活、施工便利、工厂化生产、乘坐舒适、节约用地及造价相对较低等显著特点。1.项目概况该项目位于某市5A级景区,集旅游与观光于一体,线路全长9.5km,将景区内各大景点贯穿在一起(见图1)。主体轨道系统分为轨道梁、支座及支撑柱三部分。轨道梁通过支座底板与支座用高强螺栓联接;梁段间接口处腹板及上盖板间不连接;支座与立柱用销轴联接;立柱通过预埋件与基础连接。钢结构杆件之间连接如图2所示。钢材材质Q345D,总重7 000t。  相似文献   
5.
直冷连铸工艺中各铸造参数的互相匹配至关重要,通过有限差分方法,用Visual C++6.0建立了超轻LA141合金扁坯连铸过程中三维温度场的数学模型,讨论了各种工艺参数,如拉坯速度、冷却水流量、浇注温度等对凝固过程中板坯温度场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优化了超轻合金LA141合金扁坯直冷连铸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冷却水流量对液穴深度的影响较小,提高浇注温度和拉坯速度使液穴变深,出结晶器时凝固壳层厚度减小。优化后的工艺参数为浇注温度670~700℃,冷却水流量0.8~1.0 m3.h-1,拉坯速度1.0~1.25 mm.s-1。  相似文献   
6.
朝天门大桥钻孔精度控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史淑艳 《钢结构》2008,23(8):67-69
介绍重庆朝天门大桥钻孔的基本方法和工艺流程,对钻孔过程中精度的控制要点和控制方法进行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7.
针对青银高速济南黄河桥钢锚箱的结构特点,介绍组装工艺、焊接变形的控制技术,解决锚箱焊接变形大、连接精度不易控制等难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针对城市单轨交通道岔为提高过车速度增加轴向凸轮机构后润滑需要,为轴向凸轮机构设计了集中润滑系统,提高了道岔轴向凸轮机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微电子器件的迅速发展对TiN电极薄膜电阻率、表面粗糙度以及厚度均匀性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采用半导体工艺兼容的反应磁控溅射技术在单晶硅上制备TiN薄膜。通过XRR、GIXRD、四探针测试仪和AFM等表征手段系统研究了衬底偏压、工作气压和溅射电源对薄膜晶体结构和电阻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采用直流电源进行溅射镀膜时,在-200 V的衬底偏压和0.3 Pa的工作气压下,得到了沿(200)晶面择优生长、表面粗糙度为0.7 nm、电阻率为38.7 μΩ·cm 的TiN薄膜。在该工艺条件下,分别采用直流和射频电源在4英寸单晶硅衬底上制备TiN薄膜。最终采用射频电源可获得高导电性、原子级平滑且厚度均匀分布的薄膜。分析发现:在使用射频电源的放电溅射过程中,高频交变电场使放电空间的电子在电极之间震荡,产生比直流放电更有效的碰撞电离,因此射频磁控溅射比直流磁控溅射沉积的薄膜更致密。  相似文献   
10.
采用金相显微镜、洛式硬度计、扫描电镜、X荧光光谱仪等检测分析手段,对材质为G20Cr2Ni4A的轴承滚子开裂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G20Cr2Ni4A钢的化学成分、硬度、渗碳层深度及金相组织等均符合技术标准要求;失效滚子基体中存在的氢脆缺陷,大大增加了材料脆性,此为其快速脆性断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