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3篇
金属工艺   4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6篇
  2020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态磁谱参数,包括微波磁导率实部和虚部、截止频率等,与材料本征磁参数、结构形貌参数的制约关系,作为高频磁性材料性能的标杆和发展方向的理论指导,一直伴随着高频磁性材料的发展而不断演变,是动态磁化物理理论研究和磁性功能材料设计所关注的核心问题。磁结构决定了极限关系式的形式,而极限关系式为磁结构的设计、应用和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该文综合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高频磁结构和磁极限关系研究的发展情况,着重分析两者相辅相成的关系和研究方法,并归纳了该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采用XRD,XPS技术,配合比表面、孔结构测定和催化微反技术,研究了天然气和CO2转化制合成气催化剂失活机制和再生条件。发现催化剂失活主要是由于活性中心Ni0聚集并形成晶相,因而降低了催化剂表面活性中心数,其次是由于部分活性中心形成难还原的NiA12O4物种和催化剂比表面降低。找到了一种催化剂再生的最佳条件,通过使用晶相分散剂B可以使催化剂恢复到新鲜催化剂的活性。  相似文献   
3.
二维体系中的长程铁磁序现象再次打破了Mermin-Wagner理论.铁磁二维材料的铁磁性与层层堆叠的顺序、结构、层间距息息相关.目前对铁磁二维材料CrI3在低温下的堆叠顺序和结构仍不确定,且未见报道.针对该科学问题,本工作深入研究了2–5层及块体CrI3的拉曼特征,详细研究了拉曼特征峰与层数、偏振、旋光和温度之间的依赖关系;揭示了2–5层及块体CrI3在低温下(10 K)为菱方堆叠结构,解决了领域内关于CrI3低温结构的争议,填补了该领域的研究空白,并发现了自旋声子耦合现象.本工作开创了独特的磁光电原位传输测量系统,从样品制备到表征完全与空气隔绝,避免样品污染和损坏,因此,本工作更准确地表征出了CrI3最本征的结构特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短切碳纤维、碳纳米纤维、石墨烯及炭黑,分析研究碳基复合材料中吸收剂形状比对电磁特性,尤其是吸波性能的影响。采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测试基于不同形状比吸收剂形成碳基复合材料的电磁参数,并且计算出样品理论反射损耗。结果发现,随着频率的增加,碳基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逐渐减小;碳纳米纤维样品厚度为2 mm,在8 GHz时反射损耗达到-8 d B;炭黑与石墨烯质量比为1∶1时,在0. 5~12. 8 GHz频段内损耗角正切tanδ随频率的增大而增大且样品厚度为2mm时,其在12~16. 2 GHz反射损耗小于-10 d B,且在12. 8 GHz时反射损耗达到-22. 5 d B。通过对不同形状比吸收剂形成碳基复合材料的电磁参数分析,发现具有一定长径比或较大比表面积的吸收剂复合有利于提升碳基复合材料的吸波性能。  相似文献   
5.
采用熔体快淬、晶化退火工艺及机械球磨方法制备了Nd2Fe14B/α-Fe纳米晶双相材料。研究了机械球磨工艺对材料的微结构、形貌和微波复磁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的机械球磨工艺可使材料粒度变细、变薄,晶粒细化,增强软、硬磁相晶粒间的交换耦合作用,提高其磁各向异性和饱和磁化强度,从而调节材料的共振吸收峰频率和微波复磁导率。球磨25h样品的复磁导率虚部μ’在3GHz达2.6,μ”在12GHz达1.2,μ”在30.5GHz达0.85,Nd2Fe14B/α-Fe纳米晶双相材料共振峰可控,不仅可应用于厘米波而且可应用于毫米波吸收材料的设计中。  相似文献   
6.
电磁缺陷修复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电磁缺陷修复材料在飞行器边缘、缝隙等表面电磁缺陷散射控制中的应用,阐述了其原理和发展状况。给出了表面电磁缺陷的基本定义,分析了其散射特点,并提出电磁缺陷修复原理及基本方法。电磁缺陷修复材料主要包括用于表面波抑制的磁性材料、用于窄缝隙保证电连续的导电材料和用于边缘散射控制的渐变阻抗材料等三类,重点介绍了用于边缘散射控制的渐变阻抗材料。该渐变阻抗材料基于图形渐变频率选择表面的概念,加载于边缘考虑平行极化和垂直极化两种情况,并与边缘锯齿化和未加载情况进行比较。从研究情况来看,经过恰当的材料选取和合理的阻抗梯度设计,渐变阻抗材料可以有效控制边缘散射,并能取得宽带效果。最后展望了渐变阻抗材料在电磁散射及电磁辐射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多频谱隐身涂层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军事隐身技术以及民用物联网电磁兼容、抗电磁干扰技术的发展,隐身涂层材料的重要性日益受到社会关注,该类材料逐渐成为功能材料的一个重要分支。近年来,在需求牵引和技术革新的带动下,隐身涂层材料从材料体系、设计方法到制备技术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结合国内外最新发展动态和中心开展的主要工作,介绍了当前广泛发展的雷达吸波涂层、红外低发射率涂层以及多频谱兼容隐身涂层这3类涂层的隐身机理、材料特性以及应用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关注先进材料体系和设计方法对隐身涂层材料的牵引,包括各向异性磁性材料/介电材料、纳米结构动态磁化理论以及材料复合技术等;最后通过对各种材料技术的分析,提出多频谱隐身涂层材料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分析了该领域未来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采用熔体快淬法制备(FeCo)78Nb6B15Cu1非晶薄带,通过DSC测试薄带的晶化特性,并据此在400,500,700和750℃进行1h退火处理。用XRD和SEM分析薄带在不同退火温度下的晶化行为,并用VSM测试薄带与粉体的静态磁参数。结果表明:对于固定成分的Hitperm合金,选择合适的退火温度,可控制晶粒大小和晶相比例。由于晶粒表面无序磁矩含量的变化,导致材料比饱和磁化强度发生变化,同时更小的纳米晶粒对降低矫顽力有利。由于淬态引入的微量结晶,薄带存在表面晶化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恶化材料的静态磁特性。  相似文献   
9.
磁性电磁波吸收材料是吸波材料最重要的分支,随着制备技术的发展和背景牵引,第二代磁性吸波材料正崭露头角.本文对两代磁性电磁波吸收材料的研究背景、吸波特点和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吸波材料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
高磁损耗纳米晶颗粒是新型电磁波吸收材料的重要研究方向.该文以纳米晶结构为基础,从磁性纳米晶交换耦合作用和纳米小尺寸表面效应出发,归纳了纳米晶颗粒静态磁化特性,以及在动态磁化机制方面展开的探索工作,介绍了国内外在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并结合本实验室的实验结果进行讨论,最后提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今后该领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