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3篇
金属工艺   1篇
矿业工程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实习是工科教学活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以重庆科技学院冶金工程专业实习为例,分析了新形势下实习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校企合作"实现订单培养、完善并稳定实习基地建设、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引进与培养,以及"冶金模拟一条线"虚拟实习等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2.
铝土矿中杂质硫在拜耳法溶出工序大量以不同硫离子形态进入溶液,对氧化铝生产及产品质量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利用GuassView 5.0对不同硫离子形态建模,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中的B3LYP/6-31G(d,p)计算优化目标离子,获得了S2-、S22-、SO32-、S2O32-以及SO42-等离子的最高占有轨道能...  相似文献   
3.
首先介绍了Pspice软件引入"模拟电子技术"教学的重要性,其次详细介绍了"模拟电子技术"讨论课上引用Pspice软件的具体实施过程,最后指出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增强城市知名度,创建良好的外资投资环境,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工作。市政设施工程的特点是以社会效益为主,经济效益为辅。本文阐述了市政建设造价控制中存在的常见问题,深刻剖析其产生的原因,提出切实有效的对策方法。  相似文献   
5.
由于新课改的推行,Python语言将作为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的教学语言,本研究拟为新一轮教学作充分的准备,针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对计算思维的培养要求,从教学内容、学习者特征、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方面进行分析;结合Articulate Storyline课件的优势,针对高中生零基础学习Python编程语言开...  相似文献   
6.
吹填地区基础地层条件比较差,地基含水量比较大,属于典型的软土地基,难以满足工程建设要求.深基坑注浆加固是解决软土地基的主要方法.结合南港工业区工程实例,分析了吹填地区深基坑注浆加固施工要点,接着探讨了影响加固合格率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和改进方法.分析表明,采用注浆量、扩散规律、破坏应力,进行孔位布置;定喷、...  相似文献   
7.
根据热力学原理及相关计算,绘制了升温条件下钒水系电位-pH图。探讨了可溶钒物种活度(10-6,10-4,10-2,100)以及温度(25,150℃)对钒水系电位-pH图的影响。结果显示,钒氧化物的稳定区(即钝化区)随着温度及活度的提高明显增大。通过计算可知,在25℃条件下,当钒物种活度低于10-3.51时,五氧化二钒稳定区即消失;150℃条件下,五氧化二钒稳定区消失的临界活度则是10-3.17。金属钒的稳定区(即免蚀区)基本不受温度的影响,但随着可溶钒物种活度的提高有所增大。从理论上预测钒抗腐蚀性能不受高温影响。  相似文献   
8.
从《有色金属设计与计算》课程教学目标与特点着手,分析了虚拟仿真技术嵌入本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与重要性。结合我校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克服本课程传统教学工作原理不直观、工艺流程不具体、操作设备太抽象、实践教学不够强等局限性,显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提高学生主动思考与创新能力,有效提升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化学纯V2O3在氧压碱浸过程中钒的非等温溶解动力学。考察了搅拌转速(200~1000 r.min-1)、氧分压(200~700 kPa)、NaOH浓度(0.1~2.0 mol.L-1)和升温速率(1.31~4.01 K.min-1)对钒溶解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降低升温速率或增大氧气压力,可以提高钒浸出率;搅拌转速在800 r.min-1以上或NaOH浓度高于0.5 mol.L-1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可以忽略。采用一种非等温动力学模型来描述该反应过程,得到了4种不同升温速率下碱液浸取提钒的动力学方程式。动力学分析结果显示,在室温与423 K之间,该浸出过程的平均表观活化能E为36.62~37.52 kJ.mol-1。从而证实了在实验条件下,溶解过程的控制步骤为化学反应与扩散混合控制。反应中氧分压和NaOH浓度的反应级数分别为0.74和0。  相似文献   
10.
以废航天磁性材料为原料,研究了Co,Ni在H2SO4常压条件下的浸出工艺及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原料中Co,Ni含量总体随粒度的增大而增加,温度、硫酸浓度对Co,Ni浸出率影响较为显著,并且Co浸出速度更快。在硫酸溶液与原料液固比(体积(ml)/质量(g))为50∶1,废航天磁性材料粒度为58~106μm,初始H2SO4浓度为3 mol·L-1,搅拌速率为300 r·min-1,温度为90℃的优化条件下,反应60 min后,Co,Ni浸出率均可达到94%以上。经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原料为表面疏松多孔的不规则长带(片)状结构,主要成分为AlNi3,CoFe,Fe2AlTi等;反应后,产物主要为Al2O3和Cu2O块状固体,从形貌上看其结构较为致密,阻碍了Co,Ni的完全浸出。采用平板(片)状未反应收缩核模型和Avram...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