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6篇
金属工艺   11篇
冶金工业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有利于食品消费量日益增多,要促使铝箔容器制造业成为一门重要而发达的产业。制造簿壁食品容器,虽然概念上简单,但却需要高水平的压力加工技术。这不仅涉及到簿壁容器的加工成形,也涉及到为庞大消费市场生产多种形状,多种规格容器的能力。为提高生产能力,目前采用多工具组合方案,使用三组或五组工具,提高各种铝箔容器的产量。  相似文献   
2.
0 前言我公司Φ2.8/2.4×40m回转窑所配备的煤磨为Φ2.2×4.4m风扫磨,设计产量为8-9t/h,原配套使用排风机为7-29-11No 11D风机,其废气排放量为17200m3/h。磨尾收尘采用3-Φ1000× 8000mm超高压静电除尘器,自1979年投产运行以来,虽然不断对煤磨系统进行小改小革,但煤磨产量  相似文献   
3.
姜文举 《水泥》2002,(5):41-42
我公司Φ2.8m/2.4m×40mRSP-4型预分解窑生产线于1979年建成,属于第一代RSP型试验窑,设计能力300t/d。自投产以来,通过小改小革,回转窑达到了设计能力,但存在能耗高、入窑分解率低及产质量不稳定等问题。为此,于2001年3月对回转窑系统进行了改造,使窑生产能力提高到500t/d以上。1存在的问题1)分解炉炉体容积小,物料在MC室停留时间短,煤粉在炉内不能完全燃烧,常出现分解炉和C4筒温度倒挂现象,造成预热器超温,C3经常堵塞,物料分解率只有40%左右。2)“V”型三次风管阻力太大,一般为…  相似文献   
4.
为了改善工业热加工生产中使用的工具钢的性能,世界各国都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研究出了一种新的热加工用工具钢,它的热屈服强度、回火抗力和韧性之综合性能很好。这种钢材的使用证实了工具钢材的选择对铝合金挤压模具的使用性能有很大的影响。为了提高耐磨性,除对模子进行正常的氮化外,工具材料本身的性能也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我公司回转窑为φ2.8/2.4×40m预分解窑,日产熟料600吨,篦冷机为2.2×12.6m水平推动篦冷机,篦冷机内料层厚度控制在350mm,内衬全部采用粘土质耐火砖砌筑(见图1)。在生产中存在如下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姜文举 《水泥》2011,(6):62-62
我公司Φ1 000mm×4 000mm生料气力提升泵设计能力30t/h,输送高度45m,配两台40m3/min罗茨风机(一台备用)。在2001年为配合生产线提产改造,该泵也进行了技术改造,将泵体高度增加了1m,改为Φ1000mm×4000mm。改后泵的提升能力表现出不足,特别是在冬季或雨季,当料的流动性差时,泵内经常出现“死床”和满泵现象,因此,2008年我公司再次对气力提升泵进行了技术改造。  相似文献   
7.
我公司回转窑为Ф2.8/2.4×40m预分解窑,为提升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形成规模效益,2001年公司对回转窑系统进行了技术改造,使回转窑的台时产量成倍增加,达到25t/h。技改后,虽然实  相似文献   
8.
1概述我公司2.8/2.4/×40m回转窑所配备的煤磨为2.2m×40m风扫磨,设计台产8~9t/h,原配套使用排风机为7-29-11N o11D风机,其废气排放量为17200m3/h。磨尾收尘采用3-1000m m×8000m m超高压静电除尘器,自1979年投产运行以来,虽然不断对煤磨系统进行小改小革,但煤磨台产始终徘徊在6.5~7t/h,并且存在收尘效率低,风机出口飘黑点等问题,不仅影响磨机的效率,同时影响工厂环境和安全生产。为此,我公司于2003年11月对煤磨系统进行了改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改造前存在的问题(1)3—1000m m×8000m m超高压静电除尘器由于设备本身和系统工艺布置存…  相似文献   
9.
简要介绍了用于航空工业的DQ3137型材舌型挤压模具在挤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的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10.
对不同时期生产的2A12-O铝合金进行对比,找出了影响近期的生产的2A12-O铝合金型材伸长率的因素,进行了调整工艺试验,确定了提高型材伸长率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