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9篇
金属工艺   5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明如  董卫真 《焊接学报》1995,16(4):208-213
通过给出模拟单道自动对接焊过程的数学模型,用有元法计算瞬时应变场和应力场并与实测值进行比较,结果证实计算值与实测值基本吻合,表明用数学模拟自动对接焊过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对于平面弹塑性结构,在考虑大位移和轴向力的情况下,可用增量有限元法和线性编程极限载荷法进行分析。本文用这些程序对选定的一组典型结构进行数值计算。为了获得给定的精度,文中给出有限元离散度最小可能的推荐值。  相似文献   
3.
从80年代起,日本弧焊机器人技术有了显著提高。点焊机器人目前主要仍是用在汽车行业,而弧焊机器人在各工业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电磁脉冲焊原理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磁脉冲焊是利用电容器组通过感应线圈放电而产生的电磁能进行焊接的,可用于连接管材与管材或管材与棒材芯子。用这种方法很容易焊接软金属和高导电材料。本文详细讨论铝管与棒材芯子焊接接头的形成条件,同时还介绍了铝管和不同金属棒材的焊接实例。  相似文献   
5.
孙明如 《工程机械》2000,31(1):31-32
焊接自动化和焊接机器人能提供稳定的焊接质量,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是若干年来人类干方百计追求的目标。日本早在70年代就已将点焊机器人引进生产线,而弧焊机器人由于其复杂性,在生产中的应用要比前者晚得多。但到了80年代,日本弧焊机器人的使用开始有了显著增加。目前,点焊机器人仍主要用在汽车行业,而弧焊机器人已在各工业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1997年日本弧焊机器人产量已达9333台,点焊机器人产量为8228台。特别是弧焊机器人的应用已遍及汽车、船舶、铁路车辆、锅炉容器、金属制品、建筑机械、家用电器等…  相似文献   
6.
孙明如 《工程机械》2000,31(1):31-32
焊接自动化和焊接机器人能提供稳定的焊接质量,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是若十年来人类千方百计追求的目标.日本早在70年代就已将点焊机器人引进生产线,而弧焊机器人由于其复杂性,在生产中的应用要比前者晚得多.  相似文献   
7.
研究沿同心圆轨道旋转的焊接热源在各向异性弹性圆板中引起的应力场。利用应力函数法将精确解按双无穷级数展开。给出了一种环氧增强纤维复合材料的数值结果,并通过比较各向异性与各向同性材料的不同结果,讨论了正交异性对热应力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了测定平面应力问题中的弹性和塑性范围内的应变场与应力场,采用了一种叫做可变色的(chromorheological)(CHR)模型。在模型的一面上,包括任意加载阶段的弹塑性边界在内的塑性变形的扩展,或者能明显地观察到,或者能在底片上记录下来。在模型的另一面上,粘附上一种双折射薄膜,从这层薄膜上就可以获得有规律的实验数据。这些数据与屈服条件一起提供了寻找已知弹塑性边界上各点应力状态的可能性。塑性范围内的应力问题是静定的。该实验提供了边界上所有的数据,因而塑性范围内的应力场能够计算出来。弹性区和塑性区的应变场可以用众所周知的光弹性法得到。用这种方法可以解决塑性区域的应力与应变之间的关系问题。对于具有中心孔的板条,这种方法的有效性已为实验研究所证实。  相似文献   
9.
孙明如 《焊接学报》1999,20(4):264-271
对十字接头分别进行恒辐轴向载荷和变载荷历程疲劳试验,接头疲劳裂纹通常开始发生在焊缝根部,但如果接头变形引起的弯曲应力较大,疲劳裂纹也可能发生在焊缝趾部。本研究试图找出影响焊接接头疲劳寿命各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利用作者引伸的焊接接头疲劳裂纹起始-扩展模型较精确地预测复杂焊件的疲劳寿命。该模型把疲劳裂纹起始寿命看成是疲劳裂纹萌生,早期生成并聚合成主疲劳裂纹的循环次数,利用应变控制疲劳数据和Palmg  相似文献   
10.
孙明如 《工程机械》1999,30(12):11-12
在工程机械中焊接结构件的重量约占整机重量的60%~75%。由于焊接接头中的高残余应力会引起钢结构的变形、脆性断裂、疲劳破坏和应力腐蚀开裂等,所以了解焊接结构中的残余应力分布,确保焊接钢结构的质量和安全可靠是极为重要的。常用的焊接结构残余内应力测试方法,按其原理可分为两大类:应力释放机械测量法和无损的物理测量法。由于电阻应变片电测法与机械法的配合使用,大大降低了机械法对构件的破坏性;物理法中比较常用的是X射线衍射测量法。本文对两种测量方法测量结果的异同点作了比较详细的对比讨论,并从理论上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