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9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包络TI-环面蜗杆传动的二次包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一次包络分析的基础上,着重进行了二次包络齿面接触分析,推导出了蜗杆和蜗轮齿面方程。齿面接触分析表明:齿面呈双线接触,润滑条件好,承载能力大,在重型机械传动装置中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有形资产的评估已建立起比较完善的评估体系和方法,而无形资产由于它自身的模糊性、隐蔽性、非实体性以及价值的不确定性等特点,一直未能建立起科学的评估体系和方法。特别是油田企业,由于无形资产的漏评和少评,致使企业的收益受到严重损失。造成无形资产的漏评和少评,除了受长期计划经济和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对无形资产认识模  相似文献   
3.
对一种径向剃齿刀修形的新方法“剃齿刀在机修磨法”进行了啮合理论分析 ,推导出了修形时的啮合方程及修形后剃齿刀的齿面方程。试验证明 ,“剃齿刀在机修磨法”是一种实用的剃齿刀修形方法  相似文献   
4.
石油企业属于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行业之一。几十年来,除积累了大量的有形资产外,辽拥有巨大的无形资产,特别是拥有大量的技术类无形资产。其中,有相当数量的先进技术成果,不仅在本企业推广应用,而且转让给其它石油或地方企业使用。这些手专术成果大多在  相似文献   
5.
径向剃齿刀在机修磨原理解析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径向剃齿是一种高效的齿轮精加工方法,但径向剃齿刀的修磨比较困难。径向剃齿刀在机修磨法是一种新的修形方法,其原理为:用一个与所剃齿轮几何参数完全一致,制造精度较高,齿面镀有金刚石磨粒层的修磨轮,装在径向剃齿机上,取代工序加工中的工件齿轮,与径向剃齿刀啮合,达到修形的目的。运用啮合理论,建立了剃齿刀修形解析模型,推导出了修形时的啮合方程及修形后剃齿刀的齿面方程,并进行了实例分析和计算机运算。试验证明,剃齿刀在机修磨法是一种实用的剃齿刀修形方法。  相似文献   
6.
用标准渐开线齿形的剃齿刀剃出的齿轮齿形,在节圆附近都产生不同程度的凹入量,这(?)现象被称之谓“剃齿中凹”。“剃齿中凹”是剃齿过程中固有的,解决这一现象的根本方法是对剃齿刀齿形修形。但  相似文献   
7.
剃齿是齿轮精加工的一种方法,效率高,应用广。近几年,随着剃齿工艺的不断发展,如硬齿面齿轮剃削、径向剃齿法等,将剃齿加工又推向了一个新阶段。然而,“剃齿中凹”现象的解决,仍然是这一工序的棘手问题。所谓“剃齿中凹”是指用标准渐开线齿形的剃齿刀剃出的齿轮齿形在节圆附近都产生不同程度的凹入量(如图1所示)。“剃齿中凹”对齿轮的传动质量和使用寿命有很大影响。多少年来,许多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为解决“剃齿中凹”做了不少工作,但在生产上迄今没有一种比较完善而又简便易行的剃齿刀修形法。  相似文献   
8.
“剃齿刀随机修形法”是用与工件参数一致的金刚石修形轮在剃齿机上取代被剃齿轮,与剃齿刀啮合来修形剃齿刀。本文对此方法进行了空间啮合理论研究,推导出了修形后的剃齿刀齿面方程。理论分析表明:刃磨后的剃齿刀与被剃工件瞬时呈线接触状态,均衡了剃削力,有利于消除“剃齿中凹”,这一结论已被实践所验证。  相似文献   
9.
外啮合珩齿工艺是一种效率高、成本低的硬齿面齿轮加工工艺,但对齿轮精度的提高有限。本文采用自制的金刚石修整滚轮在Y4632A外啮合珩齿机上对外啮合珩磨轮进行修形,明显提高了外啮合珩齿的加工精度,使外啮合珩齿有可能应用于硬齿面齿轮精加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用金刚石修整轮代替珩磨轮直接珩齿的新工艺,试验证明,新工艺省去了珩磨轮的制作和修形过程,进~步提高了加工效率和加工精度,操作容易,加工成本不高,直接使用外啮合珩齿机,相对于设备价格昂贵的内啮合珩齿机和磨齿机,节约了大量设备投资,适于中小企业生产,是一种切实可行的硬齿面齿轮精加工方法。  相似文献   
10.
齿轮形超硬修磨轮的设计与制作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论述了齿轮形超硬修磨轮的制造工艺 ,提出了基体轮的设计原则 ,分析了主要工序的技术要求 ,研制出了高质量的齿轮形超硬修磨轮 ,并用于对齿轮加工刀具和砂轮的修形上 ,为硬齿面齿轮多种高效精加工方法的应用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