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篇
化学工业   5篇
金属工艺   13篇
矿业工程   2篇
轻工业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3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HA型粘结剂性能评判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固结球团直接还原工艺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是成型粘结剂的选用。粘结剂性能评判 ,传统的方法是通过考查球团矿的机械强度来说明粘结剂性能的优劣 ,步骤繁锁。经过试验研究 ,本文提出了用粘度大小来评判粘结剂性能的直接方法并从理论上进行了论证。对于 HA型复合粘结剂 ,在六速旋转粘度计上测量 ,50 g复合粘结剂的粘度若大于或等于 6.5× 1 0 -3 Pa·s,表示粘结剂性能较好 ,能满足铁精矿冷固球团直接还原工艺的要求 ;若小于或等于 3.0× 1 0 -3 Pa· s,则表示该粘结剂性能较差。  相似文献   
2.
ZG3Cr13钢经长期时效后组织及硬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ZG3Cr13钢在550℃~600℃的工作温度区间经2500h长期时效后的硬度及组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时效1000h内,硬度有明显的下降,之后趋于稳定;组织变化与正常处理后的组织均匀化程度有关,原始组织越均匀组织稳定性和热强性越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电解液中的Na2WO4含量对AZ31B镁合金微弧氧化膜层的形成过程、颜色、微观结构、耐蚀性能的影响。方法 通过添加不同含量的NH4VO3和Na2WO4的碱性铝酸盐电解液体系,在AZ31B镁合金表面制备黑色的微弧氧化膜层。采用SEM、EDS分析加入不同含量的Na2WO4后膜层表面的微观形貌及元素组成,采用XRD分析物相组成,通过电化学实验表征膜层的耐腐蚀性能。结果 随着Na2WO4含量的增加,微弧氧化过程中的起弧电压下降,膜层的致密性提高,厚度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当Na2WO4的质量浓度为0.5 g/L时,膜层的厚度最大,且此时膜层表面微孔分布均匀,色度最低,耐蚀性最好,自腐蚀电位为−0.138 V,自腐蚀电流密度为2.36×10−7 A/cm2,相较于基体降低了3个数量级。结论 增加Na2WO4含量会使微弧氧化成膜过程中的电弧发生变化,适当增加Na2WO4会提高膜层的厚度,降低膜层的CIE色度,使陶瓷膜层表面的微孔分布得更加均匀致密,从而提高膜层的耐蚀性能。当Na2WO4含量过高时,会使膜层的离子浓度升高,电阻增大,介电击穿电压上升,导致膜层表面被烧蚀,耐腐蚀性能降低。  相似文献   
4.
以碳纳米管(CNTs)为载体,通过控制催化剂合成的还原温度制备了一系列负载型Mo基催化剂。采用XRD、TEM、N2物理吸附、XPS以及NH3/H2-TPD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Mo基催化剂对硬脂酸催化加氢脱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还原温度的升高,催化剂表面的Mo物种逐渐被还原,还原过程为:MoO3→MoO2→Mo→Mo2C。还原温度为450℃和550℃时,催化剂的活性相为MoO2;还原温度为600℃时,催化剂的活性相为MoO2/Mo/β-Mo2C的混合相;还原温度为650℃和700℃时,催化剂的活性相全部转化为β-Mo2C。与活性相MoO2催化剂相比,β-Mo2C催化剂具有更高的加氢脱氧活性。此外,还原温度为600℃的MoO2/Mo/β-Mo2C混合相催化剂因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较多的酸中心数量和较强的H2吸附能力,使得该催化剂在硬脂酸加氢脱氧反应中表现出最优越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以葡萄糖为还原剂的银镜反应体系,对硅粉进行表面改性。对不同硅银质量比的硅银复合材料进行物相和形貌分析,并将其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进行充放电测试。结果表明,硅粉表面包覆了一层均匀致密的银颗粒,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硅在脱嵌锂时的体积膨胀,改善了电极的循环性能。硅银复合材料作为负极的锂离子电池首次放电比容量达1840mAh/g,30次循环后逐渐降至533mAh/g。  相似文献   
6.
常规加热技术生产的碳化硅晶片能耗大、成本高,所以在国内外市场上碳化硅晶片的供应量少、价格高,限制了碳化硅晶片在复合材料中的广泛应用.采用粉末电热体加热技术,以SiO2微粉和碳黑为原料,在较低合成温度1900℃下、较短的合成时间3 h内得到了直径为50~200μm、厚度为5~20 μm的碳化硅晶片,并探讨了合成碳化硅晶片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该加热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可以有效地实现碳化硅晶片的低成本、规模化生产.  相似文献   
7.
讨论缺陷测长方法在依靠波幅降落的测长模式以外,采用以测距的方法做长度端点定位测量的可行性。从对波形的变化分析着手,说明端点回波在时基线上读数的定位可靠性。在应用端点峰值波的基础上,提出双线交叉法端点定位对底面开口的半椭圆形裂纹测长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由Cu-Fe-Cr系原位复合材料硝酸法萃取了磁性铁基纤维,研究了铬铁质量比R对铁基纤维磁性和稳定性的影响.对铁基纤维进行了SEM观察,采用振动样品磁强计测试了铁基纤维的磁性,采用热重-差热法分析了铁基纤维的稳定性.结果表明随着铁基纤维中铬铁质量比的增加,铁基纤维的稳定性显著增强,同时比饱和磁化强度下降;随着原位复合材料的变形量增大,相同铬铁质量比的铁基纤维的稳定性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9.
TiAl基合金的辉光离子渗氮试验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研究了TiAl基合金的辉光离子渗氮。渗氮气氛为NH3,渗氮温度分别为850℃、900℃、950℃,渗氮时间分别采用2h到12h不等。结果表明:TiAl基合金经辉光离子渗氮后,在表面形成由氮化物层和过渡层组成的氮化层,氮化层形成速度明显快于高温气体渗氮。采用NH3气氛、900℃×9h工艺参数时,渗层厚度可达12μm,渗层的显微硬度值可达1097HV0.1。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一种低成本、大批量生产碳化硅晶须的新方法。以炭黑和SiO2微粉为原料、以氯化钴作催化剂、利用粉末电热体加热技术在较低的合成温度1500℃下、较短的合成时间2h内得到了平均直径为0.52μm、平均长度为16μm、生成率达63%(质量分数)的碳化硅晶须。实验结果表明:与常规加热法相比,粉末电热体加热法不但具有设备投资少、制作简单、操作方便的优点,而且碳化硅晶须的合成温度低、时间短、产量大,易于实现规模化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