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1篇
金属工艺   1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5篇
  1999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结构的四辊轧机支撑辊弯辊装置,靠纯力偶产生弯曲,机架、压下装置和支撑辊轴承都不承受弯辊力。在采用这种新型结构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用支撑辊弯辊装置控制板厚的新设想,论述了用支撑辊和工作辊弯辊装置进行板厚,板形综合调节的新途径,介绍了东北重型机械学院300mm四辊可逆式冷轧机板厚、板形综合调节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给出了一种扰动情况下线性调节器的设计方法。主导思想是,在最优控制律中附加干扰成份,以抵消扰动信号的影响,使系统保持希望的平衡态,并在规定的性能指标下为最优。文中还给出了一个轧机控制系统的设计实例及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3.
模型参考自适应在轧机两侧压下特性一直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冷轧机两侧液压压下系统的下一致性导致了带材横向厚差分布不均匀,直接影响带材的板形质量。针对此问题,本文应用模型参考自适应方法,提出了两例压下系统共用同一参考模型的系统结构,对系统进行综合和控制,收到了良好的实际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pade公式对四辊可逆冷轧机板形调节系统中的滞后因子进行一阶近似,并运用状态模拟的方法建立了干扰的状态方程,结合“内模原理”设计了鲁棒调节器,使板形控制系统的控制精度及抗干扰能力显著增强,达到输出渐近调节。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LQ问题加权阵选择的逆方法,推导出二阶系统两个主要动态参数ζ、ω_n与加权阵Q、最优反馈阵K以及被控对象参数之间的关系。实际工程设计中,只要动态指标ζ、ω_n和系统参数满足文中给出的关系式,即可用状态反馈法构成具有希望动态指标的最优闭环系统,同时得到对应的加权阵Q。二阶最优解析法用于φ300mm四辊可逆轧机板形板厚综合调节系统的设计,数字计算机仿真及微型机模拟试验证明,所得结论完全正确,控制精度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6.
HARDBUG 是为工业实时控制计算机系统研制的一种调试监控软件。它与从国外引进的一些典型的 BUG 和 MONITOR 不同之处是面向工业实时控制,统一管理计算机的外部通道、接口及中断矢量,提供系统硬件故障诊断等功能。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多指手协调控制的基础上,提出了协调混合阻抗控制方法。在不同方向引入位置或力控制的物体目标阻抗,根据多指手协调控制的动力学方程设计计算力矩控制器,并对BH-1手抓持物体在自由空间和受限空间运动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协调混合阻抗控制可使物体在被抓持过程中按期望的位置和力轨迹运动,且具有较好的动态性能。  相似文献   
8.
板厚板形综合调节新途径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板厚板形综合调节新途径的理论基础 300四辊轧机支承辊弯辊装置新结构具有调节板厚的功能,因为调节支承辊弯辊力可以调节厚度,这可以用下面的弹跳方程来说明,即: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给出了LQP中Q阵选择的一种逆算法,此法既解决了试凑法的盲目性,又避开了解Riccati方程的繁琐计算,只须进行多项式运算。用此法设计线性调节器,可使闭环系统即具有希望的极点配置,又具备最优性。 在Φ300mm四辊可逆冷轧机板形板厚综合最优控制系统的设计中采用逆算法,由计算机仿真和微机模拟试验结果表明,理论与实际相符,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控制精度达1/1000~1/10000。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