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化学工业   13篇
金属工艺   2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无水AlCl_3为前驱体原料,无水乙醇为溶剂及氧供体,PVP为镀膜助剂,γ-氧化铝微粉为成膜辅助剂,采用非水解溶胶-凝胶法在多孔氧化铝陶瓷管表面制备出孔径较为均匀细小的多孔氧化铝分离膜。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镁铝尖晶石前驱体纤维,经干燥、煅烧后得到镁铝尖晶石纤维.采用XRD和SEM研究纤维相组成、显微结构,使用网络分析仪测定其电磁参数,研究其电磁损耗性能.结果 表明,经900℃煅烧时制备出镁铝尖晶石纤维,其介电损耗因子和磁损耗因子无明显波动,数值较小,说明其没有微波损耗,具有透波特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出柔性SiO2纳米纤维,将其与亲水型气相SiO2混合均匀后,采用半干法压制得到SiO2复合隔热材料.研究结果表明,柔性SiO2纤维为亲水型气相SiO2提供了空间网络骨架,在未明显提高其导热系数的基础上提高了其抗折强度.  相似文献   
4.
通过S7——200P1c集散控制在石油套管自动化生产线上的应用,充分说明了集散控制系统在自动生产线上的优势和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正硅酸乙酯为原料,无水乙醇为溶剂,PVP为助纺剂,DMF为助溶剂,稀盐酸为pH调节剂,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出柔性SiO2纤维.通过XRD和SEM分析纤维的物相组成与显微结构,利用导热系数分析仪表征纤维的导热系数.结果 表明:采用静电纺丝可制备出柔性氧化硅纳米纤维,纤维为无定型态SiO2,纤维表面光滑,直径约为450 nm,其50℃下导热系数仅为0.03405 W/m·K.  相似文献   
6.
本工作采用八水氯氧化锆为原料,六水硝酸钇为稳定剂,选取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助纺剂,乙醇为溶剂,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得了前驱体纤维,并将前驱体纤维经高温煅烧获得了ZrO_2多孔纤维。采用XRD、FTIR、拉曼光谱和SEM等表征了纤维的物相及形貌,并测定了纤维的导热系数。结果表明,前驱体纤维经800℃煅烧后形成t-ZrO_2物相,纤维直径约为180 nm,纤维内部出现孔结构,其BET比表面积为15. 36 m2/g,平均孔径为8 nm。当前驱体纤维煅烧温度为1 000℃时,纤维中ZrO_2晶体进一步发育,纤维直径约为270 nm,纤维中仍存在孔结构,BET比表面积为13. 22 m~2/g,平均孔径为9 nm。然而,当前驱体纤维煅烧温度为1 200℃时,纤维中孔道消失并发生烧结现象。因此,经过800℃、1 000℃和1 200℃煅烧所制备的纤维的导热系数逐渐增大,分别为0. 092 9 W/(m·K)、0. 095 1 W/(m·K)、0. 106 8 W/(m·K)。  相似文献   
7.
通过S7--200Plc集散控制在石油套管自动化生产线上的应用,充分说明了集散控制系统在自动生产线上的优势和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以五氯化铌为铌源,利用静电纺丝、溶剂热和氨气还原技术相结合制备了具有毛刺状的氮化铌纤维,浸泡盐酸多巴胺在纤维表面包覆纳米碳.结果 表明,制备纤维为四方Nb4N5相,纤维表面具有毛刺状结构,有助于增加接触界面,提高有效电荷转移效率,提高样品的比电容,可达212.16 F·g-1.  相似文献   
9.
以四氯化钛和无水乙醇为前驱体原料,按C/Ti摩尔比为12:1引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分子量为1 300 000)作为碳源,采用非水解溶胶-凝胶碳热还原氮化技术,在流量为30ml/min高纯N2中,经1300℃碳热还原氮化5h,在石英基片上制备出具有金黄色光泽的TiN薄膜。利用XRD、RAMAN和FE-SEM表征TiN薄膜物相组成及显微结构,结果表明:薄膜为具有NaCl型面心立方结构的δ-TiN晶相,薄膜中TiN晶体在其最小应变能晶面(111)择优生长,部分晶粒呈棱角分明的三棱椎状,晶界清晰,薄膜厚度在200nm左右。镀有TiN薄膜的石英基片,在可见光范围内透过率峰值为13%,在近红外区域的反射率接近70%。  相似文献   
10.
雷达隐身材料对提高武器装备的生存和防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氮化物材料由于其自身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有望成为一种新型吸波应用材料.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氮化物吸波材料的研究进展,论述了氮化钛、氮化铁、氮化锰、碳氮化硼和合金氮化物等吸波材料的研究现状,并从形貌调控、仿生结构设计、高温吸波特性和吸波机理等方面展望了氮化物吸波材料未来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