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48篇
  免费   827篇
  国内免费   453篇
电工技术   756篇
综合类   692篇
化学工业   1169篇
金属工艺   581篇
机械仪表   828篇
建筑科学   996篇
矿业工程   408篇
能源动力   310篇
轻工业   1116篇
水利工程   275篇
石油天然气   424篇
武器工业   74篇
无线电   924篇
一般工业技术   694篇
冶金工业   401篇
原子能技术   75篇
自动化技术   805篇
  2024年   100篇
  2023年   373篇
  2022年   326篇
  2021年   350篇
  2020年   377篇
  2019年   468篇
  2018年   474篇
  2017年   208篇
  2016年   252篇
  2015年   325篇
  2014年   815篇
  2013年   502篇
  2012年   569篇
  2011年   506篇
  2010年   443篇
  2009年   449篇
  2008年   377篇
  2007年   381篇
  2006年   349篇
  2005年   307篇
  2004年   286篇
  2003年   270篇
  2002年   241篇
  2001年   216篇
  2000年   171篇
  1999年   136篇
  1998年   95篇
  1997年   106篇
  1996年   109篇
  1995年   90篇
  1994年   83篇
  1993年   77篇
  1992年   78篇
  1991年   82篇
  1990年   85篇
  1989年   91篇
  1988年   54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49篇
  1985年   49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24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20篇
  1979年   14篇
  1978年   16篇
  1977年   5篇
  1957年   5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2.
隐患采空区是目前影响露天开采矿山安全生产的主要危害源之一。随着台阶开采的不断剥离,露天开采境界内各台阶与地下空区群的隔离层厚度越来越薄,随时有可能发生采空区顶板坍塌事故。考虑到露天矿采空区地质赋存条件和围岩稳固性等特征,以弓长岭露天铁矿浅层采空区为工程背景,运用现场监测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手段综合分析了浅层采空区的稳定性。将液体静力水准地表沉降监测系统的监测数据与FLAC数值模拟结果对比,调整蠕变参数使得数值模拟的蠕变速率与现场监测结果一致,而后据此进行未来结果的预测。最终根据地表沉降数据确定的蠕变参数取值为A=1.0×10^-12、m=1.75、n=0.35。研究表明:静力水准测点地表最大沉降位移为-9.8 mm,蠕变计算结果顶板最大垂直位移约20.4 mm,应力最大值约25 MPa,综合分析显示该采空区较稳定。上述研究提供了一种基于采空区现场监测数据的数值模拟蠕变分析方法,可为类似矿山采空区稳定性分析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七角井矿区的钒、铁双层矿体走向长度超4 km且呈近似平行产出,下盘铁矿开采时损失贫化率高且上盘钒矿资源保护难度大。根据钒铁矿体走向长、近平行产出、厚度负相关、空区隐患大的开采技术条件 特征,采用平面分区、开采时序规划、采矿方法优化、区域稳定性控制等技术来实现钒铁矿协同开采。根据铁矿“中间厚、两端薄”、钒矿“中间薄、两端厚”的形态特征,将长走向的钒铁矿体分为东区、中区及西 区。工程空间上,双层矿体共用一套开拓、采准、运输等开采系统;开采时序上,在提高铁矿生产能力的同时保证了钒矿开采的时间灵活性;采矿方法上,东区及西区铁矿采用阶段矿房嗣后膏体微胶结充填法,中区 铁矿采用阶段矿房法转崩落法;此外,通过中区崩落顶板及上盘围岩,东、西区膏体充填方式保证了矿区开采时及开采后的区域稳定性。研究表明:所提出的协同开采方案使矿山铁矿设计开采储量增加了1 064.7万t ,膏体充填每年消耗干抛层、尾矿等矿山固废86万t以上,矿山安全及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4.
5.
6.
万福煤矿-820 m水平井底车场首次探查三灰含水层时,单孔最大出水量达到350 m~3/h。由于钻孔孔身靠近已掘巷道、岩层结构差、水压高、出水量大等原因,钻孔出水处于不可控状态,造成安全隐患。设计采用泄压注浆法来封堵高压大流量不可控探水钻孔。通过向探水孔三灰区块施工3个疏降钻孔,对高承压水进行疏导、降压,减小探水孔的水压及流量后,直接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实现了不可控探水孔的有效封堵,彻底消除了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7.
新能源客车尤其是纯电动客车整车轻量化要求相当紧迫。以厦门金龙旅行车有限公司与瑞铝公司合作开发的一款12 m纯电动铝车身城市客车为平台,简单介绍了Eco-Range背景及其优势,并就如何选用铝合金牌号、断面型材,以及设计连接方式、整车骨架和有限元分析思路等进行简述;开发应用结果表明:在保证整车刚度强度基本不变的前提下,通过钢铝材料的转换和结构减重,整车下线减重800 kg、减重比例6%,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黄凯  郭菲  王磊磊  崔国华 《机械传动》2020,44(3):118-123,147
对Delta型3D打印机多能域机、电耦合系统展开了动力学建模研究。利用旋量键合图在并联机器人动力学建模上的优势,构建了该打印机机械本体子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并结合传统键合图建立驱动子系统的动力学模型,获得打印机系统机、电耦合的全局动力学模型。对于给定的动平台运动轨迹,对比Adams数值仿真、Matlab理论计算以及实验实测驱动力结果,证明了该机构多能域系统动力学全解模型的正确性。该成果为后续动力学参数辨识以及动力学控制研究奠定基础,也为其他机械系统动力学建模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采用冷金属过渡加脉冲(CMT+P)电弧增材制造4043铝合金薄壁件,对比了不同工艺参数下薄壁件的成形性能,研究了成形性能良好薄壁件的组织与拉伸性能,并与CMT工艺下的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CMT+P工艺下,当焊接速度为8 mm·s-1和送丝速度4 m·min-1时,薄壁件的成形性能最好,且其成形效果接近CMT工艺下的; CMT+P工艺下薄壁件的单层组织由焊道上层的细晶区和焊道下层的粗晶区组成,焊道间存在穿过界面生长的粗大柱状枝晶,CMT工艺下的显微组织为分布均匀的细小柱状晶; CMT+P工艺下薄壁件的拉伸性能优于CMT工艺下的; CMT+P工艺下横向和纵向拉伸试样断裂方式均为韧性断裂,横向与纵向抗拉强度各向异性百分比仅为4%,说明薄壁件的力学性能不存在各向异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氧化、PDDA-PSS-PDDA改性、包覆石墨烯、复合对苯二胺、800℃碳化,从而制得硅/石墨烯/碳复合材料,并对其形貌及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石墨烯含量为200mL时,制备的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首次可逆充电比容量为957.2mAh/g,循环100次后,比容量可稳定在761.0mAh/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