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金属工艺   9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林树智  张喜章 《金属学报》1985,21(2):130-134
在一组能满足Zevin法要求的样品中,如果每个样品有一个含量为已知的相,可以导出X射线无标定量相分析新的表达式.已知含量的相可以是用别的方法测定的样品中的一个相,也可以是把一个已知重量的物相人为地混入样品中的外来物相.在新的表达式中,相的重量分数只与每个样品中各相的衍射强度和已知含量相的衍射强度间比值有关.这与Zevin法有所不同.在新的方法中不要求给出各个样品或者各个相的吸收系数,也不要求各个样品都在全同的实验条件下进行实验.但在Zevin法中,这两个条件都必须完全得到满足.实验证明了新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林树智  张喜章 《金属学报》1987,23(4):379-381
<正> 材料的织构是X射线定量相分析的障碍,虽然用全极图求平均强度的方法原则上可以解决,但制作极图费时,有时甚至不可能。因此人们常用一些方便的近似方法如反极图的极密度因子  相似文献   
3.
Ni-15Cr-6W-3Mo-2Al-2Ti变形高温合金的室温抗张强度、塑性和冲击性能,随着合金中Si含量的变化呈现马鞍型的变化,即在0.4—0.6%Si范围内出现一个低塑性、低拉伸强度和低冲击韧性区。造成这种现象的本质原因是由于Si含量变化改变了晶界碳化物沉淀析出顺序、析出类型、析出量和析出形态。该合金晶界碳化物析出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0.1%Si时,只有单一的M_(23)C_6析出;第二阶段,>0.1%Si以后,除M_(23)C_6外,M_6C开始析出,一直到0.4%Si时增加2缓慢;第三阶段,0.4—0.6%Si时,M_6C大量析出逐渐取代M_(23)C_6;第四阶段,>0.6%Si以后,M_6C量占绝对优势,但增加幅度比第三阶段小得多。从晶界形态来看,第一、二、四阶段皆属不连续的链状形式,只有第三阶段晶界呈现连续膜状。因此,造成性能下降的原因不是因为析出M_6C,而是它的形态,当它以颗粒状分布在晶界上时是一个很好的强化相。第三阶段的不正常析出是性能下降的本质因素。本研究结果打破了只要镍基合金中MO+1/2>W>6%(重量百分比)就形成M_6C的经验判据,“Si”才是该合金碳化物沉淀析出过程的控制因素。本文还对比了冶炼工艺差别对碳化物析出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一组能满足Zevin法要求的样品中,如果每个样品有一个含量为已知的相,可以导出X射线无标定量相分析新的表达式.已知含量的相可以是用别的方法测定的样品中的一个相,也可以是把一个已知重量的物相人为地混入样品中的外来物相.在新的表达式中,相的重量分数只与每个样品中各相的衍射强度和已知含量相的衍射强度间比值有关.这与Zevin法有所不同.在新的方法中不要求给出各个样品或者各个相的吸收系数,也不要求各个样品都在全同的实验条件下进行实验.但在Zevin法中,这两个条件都必须完全得到满足.实验证明了新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普适无标法中系数A_(isP)的准确性与所选参考相有关。本文给出了参考相选择的判据。当提供测量的样品数目多于样品所含相的相数时,应用最小二乘法能得到较为理想的结果,可满足一般定量相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材料的织构是X射线定量相分析的障碍,虽然用全极图求平均强度的方法原则上可以解决,但制作极图费时,有时甚至不可能。因此人们常用一些方便的近似方法如反极图的极密度因子  相似文献   
7.
张喜章 《物理测试》1990,(5):35-37,29
本文用德拜X光照相法,分析研究了在加热的钨丝上沉积一层硼的纤维的相结构。它很细,半径<75μm。结果表明,在110~1300℃条件沉积的硼纤维心部的结构为WB_4和W_2B_5六角点阵相。没有发现δ-WB和纯W的谱线。表面沉积硼的晶面间矩为4.4、2.5、1.4的三个宽弥散环,测定其晶粒度大小为15左右,可认为是无定型结构,在硼纤维中形成正方结构的地区常常成为材料的断裂源。  相似文献   
8.
普适X射线无标定量相分析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树智  张喜章 《金属学报》1988,24(1):123-128
以混样法为基础,建立了一个适用于各种情况的无标定量相分析方法.本法无需计算试样的吸收系数;无需任何外加物相;容许所提供的试样包含有不同的相数.本方法还能对部分感兴趣的物相单独进行定量.相含量用同一样品中不同物相的衍射谱线强度比来表示,有利于减小不同样品由于实验条件的差异引起的误差,从而提高定量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Ni-15Cr-6W-3Mo-2Al-2Ti变形高温合金的室温抗张强度、塑性和冲击性能,随着合金中Si含量的变化呈现马鞍型的变化,即在0.4—0.6%Si范围内出现一个低塑性、低拉伸强度和低冲击韧性区。造成这种现象的本质原因是由于Si含量变化改变了晶界碳化物沉淀析出顺序、析出类型、析出量和析出形态。该合金晶界碳化物析出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0.1%Si时,只有单一的M_(23)C_6析出;第二阶段,>0.1%Si以后,除M_(23)C_6外,M_6C开始析出,一直到0.4%Si时增加2缓慢;第三阶段,0.4—0.6%Si时,M_6C大量析出逐渐取代M_(23)C_6;第四阶段,>0.6%Si以后,M_6C量占绝对优势,但增加幅度比第三阶段小得多。从晶界形态来看,第一、二、四阶段皆属不连续的链状形式,只有第三阶段晶界呈现连续膜状。因此,造成性能下降的原因不是因为析出M_6C,而是它的形态,当它以颗粒状分布在晶界上时是一个很好的强化相。第三阶段的不正常析出是性能下降的本质因素。本研究结果打破了只要镍基合金中MO+1/2>W>6%(重量百分比)就形成M_6C的经验判据,“Si”才是该合金碳化物沉淀析出过程的控制因素。本文还对比了冶炼工艺差别对碳化物析出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