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2篇
金属工艺   14篇
机械仪表   10篇
能源动力   6篇
轻工业   9篇
水利工程   6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缓进给磨削     
缓进给磨削,也称蠕动磨削,强力磨削,全深度磨削或铣磨。这种磨削工艺是六十年代开始出现的一种新型高效率磨削工艺,常常是由整体材料通过一次走刀而磨成完整的型面深度。它的出现改变了人们对磨削工艺的传统概念,即磨削工艺只能从零件表面剥去一层很薄的金属余量来得到很高精度的概念。  相似文献   
2.
中国机械加工学会磨削学组,于1984年3月25日至30日在浙江普陀山举行了首届非砂轮磨加工技术讨论会,与会代表共45名。会议由机械加工学会副秘书长钱惟圭高级工程师、学会理事陈日曜教授和学会理事胡永生副教授共同主持。非砂轮磨加工是指不使用砂轮作为磨具的磨削加工。会上宣读的论文及交流的资料共36篇,其中有关砂带磨削7篇,珩磨9篇,研磨13篇,超精加工3篇,抛光4篇。分组讨论会  相似文献   
3.
一、砂轮的磨钝磨损过程在磨削过程中,由于砂轮和工件接触区域的机械、化学和热作用,砂轮工作表面状况不断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由于磨粒和工件的不断作用,其切削刃受到金属的反抗以及和金属的相互摩擦而逐渐钝化,另外,由于磨粒和工件材料之间的化学亲和作用使金属切屑粘附在磨粒表面,同  相似文献   
4.
五、超硬磨料磨具的磨削超硬磨料磨具的磨削试验、研究和应用是近十多年来各国磨削界最热门的研究课题,也是十多年来发展最快的磨削工艺技术。有人认为超硬磨料磨具的出现导致了磨削技术领域中的革命,它的研制、生产和应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工业水平。由于超硬磨料磨具的磨削性能十分优异,不仅能对付难磨材料的加工,提高生产效率,有利于严格控制工件的形状、尺寸精度,而且还能有效地提高工  相似文献   
5.
上海紫光机械有限公司(原上海订书机械厂)是我国唯一生产成套书刊装订设备的企业,近年来又开发了商用及表格轮转印刷机等产品。几年前,随着大气候的变化,中外合资后的紫光出现亏损。1995年初,一名干部奉调去主持紫光工作,经过数百天的努力,今日的紫光不仅已扭亏增  相似文献   
6.
塑料膜太阳房黑龙江省拜泉县位于北纬47°55′。在严冬时期,农村住宅主要用柴草取暖,城镇居民住宅用燃煤取暖。为了减少常规能源的消耗,拜泉县能源办自1992年开始规模推广太阳能采暖房,至今共改建、新建太阳房10815m2,效果很好。但从经济上看,每建一...  相似文献   
7.
<正> 第四届北京国际印刷技术展览会于5月30日开幕。自1984年10月首届北京国际印展以来,我参观了历届北京国际印展,每次都吸收到很多营养——国内外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信息。但这一次展览更使人耳目一新、精神振奋,因为这次印展几乎囊括了国际上有关印刷技术、设备、材料方面最新的高科技成果,特别是印前设备和直接印刷设备。所以有人说参观这届印展,是一次不出国的出国。感触更深的是,国产印刷机械的档次、品  相似文献   
8.
砂带磨削及其发展(华中工学院刘筱莲诸兴华) 本文论述了砂带磨削的特点和国内外砂带磨削发展动向,分析了砂带磨削比车削、铣削和砂轮磨削的生产率高、比能低、机床功率利用率高、经济效果显著的原因及实例,并对我国砂带生产和砂带磨削技术的现状提出了几点建议。图9,表5,参考文献12。  相似文献   
9.
纺织印染工业中湿过程消耗的能量占总能量的55~60%,其中大部分用于加热和蒸发水分。减少水的使用,就能节约较多的能量。利用惰性气体——空气以代替印花浆中的水分是节约能量的有效办法。这种方法已进行了中间工厂的试验,并引起印染界的注意。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加工学会的工作安排,磨削科学技术委员会于今年10月在安徽歙县先后召开《国外磨加工技术水平分析讨论会》和《国内磨加工技术水平分析讨论会》。参加《国外磨加工技术水平分析讨论会》的代表大多是八十年代赴国外进修、考察或参加过国际有关学术会议的教授和专家,会上作了23篇学术报告,并针对国外工业发达国家八十年代在磨削机理研究、测试控制技术和新工艺研究方面的动态和发展水平进行了分析讨论。参加《国内磨加工技术水平分析讨论会》的代表分别来自汽车、柴油机、航空、轴承、工具、磨床、砂轮、泵阀、冶金、光学玻璃和陶瓷等制造行业,他们相互交流了我国近年来磨加工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和新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