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金属工艺   1篇
冶金工业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徐正其  郭亮亮  刘尚潭  陆斌 《连铸》2011,(Z1):317-321
分析了含钛不锈钢321(1Cr18Ni9Ti或06Cr18Ni10Ti)连铸坯在热轧后表面两种缺陷(分别定义为A类缺陷和B类缺陷)成因机理及区别。试验分析结果表明,A类缺陷和B类缺陷分别与连铸坯表面裹渣和结晶器结鱼密切相关。A类缺陷的成因是结晶器内的钢渣界面不稳定,造成保护渣直接进入坯壳或钢水裹住保护渣而产生,且多出现在连铸头坯;B类缺陷的主要产生根源是TiN,成串的TiN和Al2O3出现在钢板上面;而浇注过程中钢水直接与空气接触,引起钢水的二次氧化和增氮是产生TiN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2.
采用立式连铸生产Fe-30Ni-20Cr合金(N08810),开展了连铸坯纵裂纹试验分析和高温力学拉伸试验等研究。金相试验结果表明,纵裂纹两侧晶粒度不均匀,裂纹四周已经被氧化;电子探针能谱分析发现,裂纹内部含有Na、K等保护渣典型成分元素;高温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Fe-30N i-20Cr合金连铸坯纵向裂纹敏感性明显高于横向铸坯,且比不锈钢304和310S更易出现纵裂纹。将连铸冷却强度由强冷改为弱冷、采用合适熔点和黏度的保护渣将有利于降低N08810连铸坯纵裂纹的出现几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