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金属工艺   4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通过等通道挤压和等通道挤压加锻造的方法制备变形Mg-6.6%Y-2.3%Zn(WZ62,质量分数)镁合金。通过组织观察发现了由细小的再结晶晶粒和粗大的初始晶粒组成的"项链组织",这种动态再结晶的过程可能与应变局域化有关。拉伸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等通道道次的增加,强度和塑性都得到了提高;在(0002)极图中观察到一种基轴偏转约45°的非基面织构成分。经过等通道挤压后的锻造加工,强度得到大幅度提高但塑性降低了。这与织构的变化有关:大部分基面都旋转到垂直于法线方向(锻造方向)。二次锻造加工可以改变初始等通道挤压引入的非基面织构。  相似文献   
2.
王育田  施斌卿  孟传峰 《轧钢》2016,33(6):24-29
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利用真空组坯复合轧制(真空电子束焊接+轧制复合)技术工业化试制了Q345R/304复合板。本文研究了常规轧制和控轧控冷工艺下轧制复合板的界面结合率、常规力学性能、界面结合强度和界面附近的显微硬度和显微组织变化。结果表明:界面结合不良来自于复合界面处形成的硅铝氧化物和铬锰氧化物,这可能是由于组坯时真空度不足、加热过程中形成的氧化产物。两种工艺下界面附近显微组织差异明显,沿远离界面方向,常规轧制的Q345R钢板组织沿厚度方向为均匀的块状铁素体和珠光体组织,304钢板组织已完全再结晶;控轧控冷工艺轧制的Q345R钢板组织沿厚度方向由多边形铁素体和珠光体组织向针状铁素体和贝氏体组织过渡,304钢板组织仍有变形特征。力学性能检测表明:常规热轧复合板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比控轧控冷复合板分别低115、71 MPa,强度裕量较小;纵向冲击功不小于130 J,外弯、内弯、侧弯后无裂纹,复合板剪切强度在350 MPa以上,高于标准要求(不小于210 MPa),线扫描结果表明界面附近已存在由元素扩散形成的浓度梯度。  相似文献   
3.
对比研究了高温轧制制备的Mg-1.02Zn及Mg-0.76Y(质量分数,%)合金在不同温度退火条件下的组织演变及静态再结晶和晶粒长大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Mg-1Zn合金的轧制组织以剪切带和孪晶为主,在剪切带和孪晶内伴随着动态再结晶;而Mg-1Y合金的轧制组织中只有孪晶,未观察到剪切带和再结晶发生.退火过程中,Mg-1Zn合金静态再结晶过程主要受控于形核过程,而Mg-1Y合金则既受控于形核过程又受控于长大过程.利用经典的JMAK模型和长大模型分别描述了2种合金热轧制后的静态再结晶和晶粒长大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静态再结晶过程的Avrami因子n值与理想预测值偏离可能来自于再结晶的不均匀形核.固溶稀土Y原子比Zn原子对晶界移动的拖曳作用更强,导致Mg-1Y合金比Mg-1Zn合金晶粒长大因子n’更高.  相似文献   
4.
林鸿亮  尚秀玲  施斌卿 《连铸》2023,42(1):66-73
某企业Mn13钢采用连铸工艺生产,轧制后出现批量沿中心面分层开裂的情况,且开裂比例远高于模铸坯料,初期试验证实这与坯料中心面附近粗大碳化物析出有关,因此重点研究Mn13钢连铸坯在凝固及冷却过程中碳化物的析出特征。本研究通过Thermo-calc热力学计算和实验室模拟冷却组织观察的方法研究了Mn13钢冷却过程中碳化物的析出行为,计算结果表明,在热力学平衡条件下,碳化物在847℃时开始析出,到557℃时碳化物全部析出。模拟冷却试验的组织观察结果表明,在冷却处理前(650℃以上)没有可见的碳化物析出;冷却至550℃时碳化物开始明显析出,400~550℃为碳化物析出的敏感温度区间。在生产过程中,连铸坯在400~550℃温度区间应该选择快速冷却方式避免碳化物析出。此外,现场工艺实践表明,采用合理的连铸工艺(如钢水过热度、电磁搅拌及动态轻压下工艺)也有助于改善Mn13钢铸坯中心偏析问题,减轻铸坯凝固过程中芯部的碳化物析出倾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