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金属工艺   10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1.
“化合物层”是指渗氮或氮碳共渗工件完全转变的外表层。这并不意味化合物层是均匀的、与工艺条件无关的.化合物层主要含有r相、e相、渗碳体.各种合金碳化物和氮化物等.因此.化合物层中也常常出现扩展的疏松层.  相似文献   
2.
渗氮在制造工业的各个部门得到广泛应用,借以改善奥氏体不锈钢表面的抗擦伤性能。可是,渗氮虽提高其耐磨性,但耐蚀性却下降。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不锈钢的渗氮有了重大进展。现在,可以获得同时改善耐磨和耐蚀的渗氮层。本文重点介绍该领域的最新进展,并讨论气体渗氮和离子渗氮层的组织与性能。通过控制工艺参数,可获得各种渗氮层组织,低温渗氮可获得硬度超过1400HV的单相渗氮层,并显著改善其耐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3.
当两个零件在相互接触下作相对运动时,由于微观原子的相互作用引起零件表面的机械侵袭,从而降低零件使用寿命。根据相对运动的形式,摩擦学交互作用可区分为,如滑动、滚动、旋转、冲击和流动等不同类型。静态和动态载荷对材料基体都能引起附加侵袭。因此在拉伸、压缩、弯曲和扭转条件下,提高疲劳强度,赋以更佳的强度特性。实际上,所观察到的往往是上述磨损性质的综合。为防止工件快迷断裂,已发展了各种热处理、表面硬化和镀层技术。在热处理工艺中,渗氮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多,因为它的处理温度比表面硬化工艺,如感应硬化或渗碳的温度低,而且在宽的应用范围内,由于在工件表面有薄的金属间铁氮化合物相的形成,而且有更佳的耐磨性。这些化合物相具有优良的滑动与磨损特性,而化合物层下的氮扩散层产生内应力,从而提高疲劳强度。  相似文献   
4.
离子化学热处理是一类正在发展并且日益受到重视的表面强化工艺,包括铁素体状态下的离子热处理(如离子氮化、离子氮碳共渗、离子硫氮碳共渗等)和奥氏体状态下的离子热处理(如离子渗碳、碳氮共渗、离子渗硼、渗金属等)。离子化学热处理是在低气压(几百帕斯卡)辉光放电条件下进行的,工件的加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本文目的在于评述各种离子热处理工艺的工业地位,并以此强调每种工艺的优点和最适宜用的地方,这样便可给用户顺利地应用这些工艺一些提示。过去,大多数离子热处理设备制造厂商,错误地把这些工艺弄成解决所有热处理问题的良方,而完全忽略了这个事实:每种工艺有优点也有缺点,这样在应用中就受到了限制。许多清醒的顾客也理解这一  相似文献   
6.
氮化在制造工业的各个部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期改善奥氏体不锈钢表面的擦伤性能,可是,氮化虽提高其耐磨性,但耐蚀性却下降。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不锈钢的氮化有了重大进展。现在,可以获得同时改善耐磨和耐蚀的氮化层。本文重点介绍该领域的最新进展,并讨论气体和离子氮化层的组织和性能。通过控制工艺参数,可获得各种氮化层组织,低温氮化可获得硬度超过1400HV的单相氮化层,并显著改善其耐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7.
提高奥氏体不锈钢磨损和腐蚀抗力的渗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渗在制造工业的各种部门得到广泛应用,借以改善奥氏体不锈钢表面的抗擦伤性能。可是,渗氮虽提高其耐磨性,但耐蚀性却下降,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不锈钢的渗有了重大进展,现在,可以获得同时改善耐磨和耐蚀的渗氮层,本文重点介绍了该领域的最新进展,并气体渗氮和离子渗氮层的组织与性能,通过控制工艺参数,可获得各种渗氮层组织,低温渗氮可获得硬度超过1400HV的单相渗氮层,并显著改善其耐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8.
电火花表面强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传统电火花表面强化技术存在的强化效率低、强化层厚度较薄等问题,研制了一台新型的强化设备,进行了工艺实验,探索了强化的规律工对涂层性能进行测试,分析了影响涂层厚度和性能一些因素,结果表明,研制的强化效率的提高和涂层厚度的增加有有效的;强化层的厚度要受到电极材料,电气参数以及强化时间的影响,强以的主要取决于电极材料,采用新型设备,可以扩大电火花强化技术在工模具的强化和修复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9.
1989年11月在北京科学会堂,由《表面工程》主编郑中岳研究员和刘家浚教授,主持召开了“表面工程与发动机”专家座谈会。有10多位汽车、内燃机车、航空、坦克和装甲车发动机方面的专家参加,会上交流了发动机零部件应用表面技术的现状和国内外情况,评价和展望了表面工程在发动机上应用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铸铁,碳钢,经采用特种混合气的气体多元共渗工艺处理,表面可获得一层连续、致密的保护层,即由铁的氧化物和铁的氮化物组成的化合物层。化合物层生长速率高,钢和铸铁的化合物层厚度分别为28~38μm、18~28μm,硬度为650~900HV,它具有优异的抗蚀、耐磨性能。ε Fe3O4为主的化合物层的抗蚀性最佳,氧化物层厚度存在一个最优范围,表层氧含量高,其应用性好.气体多元共渗技术是N-C共渗和氧化处理结合在一起的抗蚀工艺方法,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