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2篇
金属工艺   8篇
机械仪表   2篇
轻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7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建敏 《模具技术》2018,(6):38-39,55
分析了散热片模具收料门在实际生产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介绍了散热片模具收料门的工作原理。经分析研究收料门结构以及各部件的参数,给出了收料门结构合理的设计参数。改进后的收料门实现了散热片收料稳定,解决了散热片收料过程中跳料片、堵片、收料不平整,以及散热片表面划伤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由于海上油田井距大、取心资料少,且水平采油井居多,其储层构型研究较陆上油田难度大,因此水平井网模式下的储层构型研究较少。文中以渤海L油田为例,利用测井资料、录井资料、水平井动态生产资料,总结了落淤层、沟道泥岩的测井识别方法,形成测井识别图版;并运用动态资料刻画夹层展布,"两段式""一段式""均匀式"含水率上升规律验证了夹层刻画的准确性。平面上,将渤海海域L油田馆陶组Ⅲ油组心滩分为迎水滩、背水滩、主体区及翼部;纵向上,将心滩分为垂积体、落淤层、沟道泥岩,渤海海域L油田落淤层、沟道泥岩以泥质夹层为主。文中通过对心滩内部夹层的精细表征,总结了剩余油分布模式,预测了剩余油分布的范围及储量规模,为L油田中后期高效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垦利X油田沙河街组储层厚度薄,单层厚度多数小于4 m,砂泥互层结构明显,受埋深影响,地震资料分辨率低,储层预测难度大。充分应用工区三维地震信息,在精细层序格架约束下,通过地层切片及属性提取与分析技术,提取多种类地震属性,在地质分析及井点信息约束下,优选出最能反映沉积特征及储层分布的地震属性,然后分析井点砂泥岩参数与地震属性的相关性,建立储层参数与地震属性的关系对地震属性进行标定,最终在沉积模式约束下,实现基于地震属性分析技术的薄互沉积储层定量预测。  相似文献   
4.
以显微薄片观察为基础,结合扫描电镜、电子探针、薄片能谱、元素kσ面分布以及阴极发光等分析手段对四川盆地北部雷四上亚段古风化壳储层主要埋藏成岩作用的类型、特征、成因及对储层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本区雷四上亚段风化壳储层经历的埋藏成岩作用类型主要有压实压溶作用、破裂作用、胶结作用、埋藏溶蚀作用、自生矿物的形成等。通过对裂缝内充填胶结矿物的分析研究,认为矿物胶结期次有两期:第一期为碱性热液形成碳酸盐岩矿物(铁白云石、铁方解石);第二期为富含F-、Si4+、Sr-等离子的酸性热液形成石英、萤石、天青石等热液矿物。溶蚀作用有四期,依次为:第一期酸性热液-第二期碱性热液-第三期酸性热液-第四期碱性热液溶蚀。溶蚀作用形成的脉内晶间孔、脉内晶间溶孔以及溶蚀缝占埋藏次生孔隙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5.
A油田是渤海典型的注水开发稠油油藏,地层原油粘度为42~284mPa·s,由于地层原油粘度大,油田开发后逐渐出现含水上升快、产量下降快、各油井均达到高含水阶段等问题。为了改善油田开发效果,亟需通过调整井挖潜油田剩余油,提高油田产量,但由于海上油田钻井、作业、测试等费用成本高,老油田新增测试资料少,亟需通过创新方法对油田已有资料进行重新利用,实现油田剩余油精细描述,确保调整井可靠实施。本文通过分析A油田存在的问题,基于油田现有动态资料,创新提出应用示踪剂理论建立示踪剂资料定量评价水驱波及系数方法,通过镜像反映法和势叠加方法定量评价断层附近及井网不完善区域剩余油,同时与数值模拟方法结合,实现剩余油精细描述,提高调整井研究精度。通过本文研究,A油田共实施4口调整井,取得了较好的挖潜效果,生产证实本文研究方法具有一定可靠性,也对海上高含水阶段稠油油藏提高采收率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通过岩心、薄片、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川东地区黄草峡构造飞仙关组总体为碳酸盐台地相沉积,可进一步划为台地边缘滩、台内点滩、开阔台地和潮坪中4个亚相.储集空间主要发育鲕内溶孔、晶间孔、晶间溶孔和构造缝、压溶缝;储集类型属裂缝-孔隙型.该区成岩作用与川东北广大地区存在较大的差异.通过沉积、成岩以及构造因素对储层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渤海L油田东营组地层中气层为中凝析油含量凝析气,湿度较大,油层为轻质油,溶解气油比高,导致油气的测井响应特征差异小.同时,海上作业受放射源管控和成本的约束,水平井在着陆过程中无法携带随钻核磁共振或中子、密度等能够识别油气层的测井仪器,导致油气层识别更加困难.通过对已钻井气测资料的统计分析,发现顶部凝析气层烃组分(C1、C2、C3)的占比高,随着深度增加,下部轻质油的重组分(C4、C5)占比越来越高,提出利用气测比率因子R、H评价储层流体性质的方法,并结合电阻率测井曲线建立了L油田流体性质判别图版.结果表明,当电阻率≥5Ω·m且气测比率因子(R-H)≤-0.1时,储层是油层;当电阻率≥5Ω ·m且(R-H)>-0.1时,储层是气层;当电阻率<5Ω·m时,储层是水层.该方法在L油田指导了8口水平井着陆,着陆成功率在87% 以上,为该油田的高效开发奠定了基础.该方法对其他具有类似轻质油气流油田的生产开发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渤海南部海域渤中Y油田为复杂断块油田,主力含油层位为明化镇组下段,储层为分支状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储层横向变化快。由于受浅层气云影响,部分断块地震反射杂乱,成像模糊,储层预测困难。气云区外,在区域沉积背景约束下,利用测井相、地震相及小层地震属性,井震一体化完成河道刻画;气云区内,充分利用井眼资料识别河道边界,结合动态储量认识及油田整体沉积模式,参考气云区外河道走向趋势及河道间湾展布特征,由外向内完成了气云区内的河道刻画。利用研究成果在气云区内部署调整方案,开发井实钻油层厚度8 m,有效增加了储量动用程度,提高了油气采收率。  相似文献   
9.
10.
朱建敏 《模具技术》1998,(2):34-35,93
分析了V型虚切的工艺过程和特点,并重点介绍了其模具的结构和各主要部件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