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7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2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8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冶金工业   9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莱钢1500热轧带钢厂热卷箱控制过程,包括热卷箱运行模型、自动成卷、自动开卷的控制过程。  相似文献   
2.
国内工程机械用钢发展现状和市场预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国内生产60 kg、70 kg、80kg、100kg工程机械用钢的主要成分和力学性能,以及国内工程机械和工程机械用钢的发展趋势和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3.
800MPa级低碳贝氏体高强钢板拉伸断口分层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800 MPa级低碳贝氏体高强钢板拉伸测试时出现断口分层问题,使用扫描电镜对断口分层面进行了观察,并结合力学性能测试结果分析。研究表明,钢板中Ti和Nb偏析,大面积聚合析出,严重破坏了钢基体沿厚度方向的整体性,造成厚度方向塑性较差,成为拉伸断口出现分层的先天性因素,通过修改成分设计、降低钢水浇铸过热度和拉速以及提高铸坯出钢温度,改善中心偏析,再配合560~580℃回火,可有效改善钢板拉伸断口形貌,保证足够的强度和断后伸长率。  相似文献   
4.
 采用在Cr-B系中添加微量钒的低成本设计思路来确定NM400耐磨钢的合金成分,详细研究了不同淬火温度和回火温度对NM400耐磨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获得了适合工业生产的热处理工艺制度。通过光学显微镜、SEM和TEM观察,分析了经不同温度回火后马氏体组织精细结构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试验钢具有良好的淬透性,经900~930℃淬火、250℃保温90min回火后得到均匀细小的回火板条马氏体组织;TEM分析表明,回火板条马氏体的宽度在0.1~0.2μm,板条内分布细小均匀的碳化物析出粒子(主要是10~20nm碳氮化钒),提高钢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5.
以鲜榨桃汁为原料,分别研究了热处理对其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的灭酶效果影响和超高压对其微生物的灭菌效果影响。结果显示:PPO、POD相对残存酶活随着热处理温度和时间的增加而减小,PPO对热处理的耐受性明显高于POD,最适灭酶条件为75℃1min;菌落总数、霉酵总数和乳酸菌数均随着超高压处理压力和时间的增加而减少,霉菌和酵母菌对超高压的耐受能力明显差于细菌,最适灭菌条件为600MPa10min;按以上最适条件生产的桃汁在1个月贮藏期内达到商业无菌。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高速线材预精轧机活套控制的基本原理及活套波动现象的形成原因,分析了工艺影响因素及其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测定维生素D3及其它光转化异构体,研究确定了HPLC-ELSD测定的色谱分离条件:KromasilC18柱(4.6×250mm,5μm),流动相为体积比90∶10甲醇一水溶液,流速1.2mL/min,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漂移管温度为80℃,气体流量1.8L/min。在此条件下,各组分得到有效地分离,色谱峰面积的自然对数与浓度的自然对数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7),精密度RSD为1.25%~2.01%,最低检测限为0.05~0.3μg,回收率测定值为98.3%~101.8%。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高速线材预精轧机活套控制的基本原理及活套波动现象的形成原因,分析了工艺影响因素及其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300 mm厚连铸坯轧制200 mm厚Q235B特厚钢板的轧制道次分配方法、厚度控制、板形控制以及TMCP控轧控冷关键技术的研究攻关,成功开发出200 mm厚Q235B特厚规格产品,钢板厚度异板差控制在±1.2 mm以内,板形良好,附加检验1/4厚度0℃冲击功为86~91 J,1/2厚度0℃冲击功为55~77 J,Z向断面收缩率为27.0%~31.0%,较好地满足了高尺寸精度、良好低温冲击韧性和厚度方向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金属罐中三(壬基酚)亚磷酸酯迁移量的分析方法。方法 金属罐经水、4%乙酸、10%乙醇、20%乙醇、50%乙醇等食品模拟物迁移后, 过滤, 采用大气压化学电离(atmosphere pressure chemical ionization, APCI)和多反应监测模式(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 MRM)进行检测, 外标法定量。结果 三(壬基酚)亚磷酸酯在10~500 μg/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关系数不低于0.9997, 检出限为0.005 mg/L, 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5%(n=6), 加标回收率为94.20%~106.40%。结论 该方法准确、精密度好, 可用于金属罐中三(壬基酚)亚磷酸酯迁移量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