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1篇
化学工业   2篇
金属工艺   6篇
机械仪表   3篇
轻工业   2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武器工业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冶金工业   3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MapReduce的分布式近邻传播聚类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信息技术迅速发展,数据规模急剧增长,大规模数据处理非常具有挑战性.许多并行算法已被提出,如基于MapReduce的分布式K平均聚类算法、分布式谱聚类算法等.近邻传播(affinity propagation,AP)聚类能克服K平均聚类算法的局限性,但是处理海量数据性能不高.为有效实现海量数据聚类,提出基于MapReduce的分布式近邻传播聚类算法——DisAP.该算法先将数据点随机划分为规模相近的子集,并行地用AP聚类算法稀疏化各子集,然后融合各子集稀疏化后的数据再次进行AP聚类,由此产生的聚类代表作为所有数据点的聚类中心.在人工合成数据、人脸图像数据、IRIS数据以及大规模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DisAP算法对数据规模有很好的适应性,在保持AP聚类效果的同时可有效缩减聚类时间.  相似文献   
2.
采用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和XRD等方法对不同服役时间(原始态、1.5年、6年)Cr35Ni45乙烯裂解炉管内壁的氧化行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温长时服役后炉管内壁出现了氧化层、碳化物贫化区和碳化物富集区三个区域,其氧化行为包括Cr2O3外氧化和SiO2内氧化;由于清焦、热应力及Cr2O3的高温不稳定性的影响,服役过程中外氧化膜发生了反复破坏和重建;外氧化膜的反复破坏和重建使亚表层贫铬,导致形成碳化物的临界碳浓度增加,在内壁亚表层形成贫碳化物区,多余的碳原子在其内侧析出,形成碳化物富集区。服役6年炉管的组织已经进入“Cr-C重新内分布”到“碳化物氧化”的过渡阶段,发生严重的内碳化和内氧化,组织弱化严重。  相似文献   
3.
针对乙烯裂解炉管在服役过程中的结焦失效现象,采用XRD、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等手段对服役2.5年Cr35-Ni45型炉管的结焦机制、组织特征及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炉管的焦体由催化结焦形成的丝状焦和热裂解结焦形成的球状焦油滴组成,焦体对氧化膜破坏较大,导致了严重的渗碳。结焦后炉管内壁外侧的Cr2O3氧化层基本消失,只剩下了少量沿晶界分布的SiO2,内壁附近的碳化物贫化区消失,在其亚表层出现了一个很宽的渗碳层。结焦炉管中有3种碳化物,分别是内壁最外侧少量富铬的M3C2,渗碳区富铬的M7C3,心部基体的M23C6。此外,结焦引起的碳化物粗化及组织不均匀,导致炉管的力学性能下降。造成结焦炉管组织性能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该合金在高温服役时不同碳、铬浓度下的析出相稳定性不同。  相似文献   
4.
添加不同量的稀土元素钕,研究了该元素的添加对Mg-8Al合金的组织、性能的影响,并对该合金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及伸长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添加稀土元素钕后,Mg-8Al合金的力学性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摄食是是影响人们在短期内的能量获取的重要因素。过度的食物摄入造成人体非必需能量增加,引发肥胖、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为改善营养过量摄入现状,人们通过产生自身饱腹感来降低食物摄入量。有研究表明,含有膳食纤维,淀粉,蛋白质的食物摄入后会产生强烈饱腹感,能够有效减少能量摄入,但是人们却对其中的机制知之甚少。本文主要对人体饱腹感产生机理、产生饱腹感的物质种类(膳食纤维,淀粉,蛋白质)及其生理功能进行论述,旨在为人类健康饮食和预防疾病的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25Cr35Ni-NbMA广泛用于裂解炉管,这种炉管在使用过程经常出现局部损伤。利用光学显微镜、能谱分析和力学性能测试对焊接后开裂的炉管进行测试,结果显示在长期高温服役后管内壁发生了严重渗碳,析出大量碳化物,材料塑性降低,炉管材料的脆性是产生焊接裂纹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7.
通过金相检验、断口分析以及腐蚀产物能谱分析等方法,对某石化公司环氧乙烷精制塔开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材料在焊接过程中,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受到敏化影响,铬的碳化物沿晶界析出,造成该区域贫铬,从而在应力和腐蚀介质的共同作用下,发生了晶间腐蚀开裂。最后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8.
为深入认识316L不锈钢在甲酸溶液中的钝化-活化转变行为,在90 ℃、质量分数为0~30%的甲酸溶液中对316L不锈钢进行全浸试验和阳极极化曲线测试。研究了甲酸质量分数对316L不锈钢腐蚀速率、腐蚀形貌、开路电位、初始钝化电位、临界电流密度、钝化电流密度和钝化膜破裂电位的影响规律,分析了H+ 和HCOO? 含量对活化区、过渡区和钝化区阳极反应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316L不锈钢在甲酸溶液中发生非均匀的全面腐蚀。当甲酸质量分数达到30%、腐蚀速率为1.2×10?3 mm·a?1时,316L不锈钢就具有明显的钝化?活化转变。随着甲酸质量分数增加,316L不锈钢的初始钝化电位正移、临界电流密度增大、钝化电流密度增大、钝化膜破裂电位负移。甲酸溶液中H+ 和HCOO? 含量的增加,会加速316L不锈钢活性溶解,抑制钝化膜生长,促进钝化-活化转变。   相似文献   
9.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等测试方法,对25CrMnSi厚钢板切割裂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钢板出现切割开裂,主要是热轧厚板基体组织粗大,切割后局部过热,在尖角处产生较大的内应力集中所造成。据此,提出了改进措施,并在生产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采用光学显微镜、XRD、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等手段对不同服役时间(原始态、服役1.5年及6年)Cr35Ni45型裂解炉管的组织形态及析出相演化规律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原始铸态炉管的组织为奥氏体基体、长条状M7C3碳化物及鱼骨状NbC与基体的共晶体;高温长期服役过程中,M7C3发生向M23C6碳化物的转变,共晶碳化物NbC发生向铌镍硅化物或η相转变,同时,晶内析出大量弥散分布的颗粒状二次M23C6碳化物;随着高温服役时间的进一步延长,碳化物形态从原始的条状、鱼骨状向块状转变并逐渐连接成网,晶内析出的二次碳化物随服役时间的延长逐渐溶解合并,数量减少。造成Cr35Ni45钢高温长时服役过程中析出相结构及形貌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该钢1000℃左右的服役条件及高温下析出相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