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6篇
金属工艺   2篇
矿业工程   1篇
无线电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蠕化处理设备改进、蠕化处理包芯线成分、喂线速度、喂线加入量、合金化工艺、浇注工艺、厚大断面蠕化衰退过程研究等方面介绍了厚大断面蠕墨铸铁件的生产技术改进,并且在发动机缸体上进行了试验;选用蠕墨铸铁专用材料,控制蠕墨铸铁中的一些微量元素含量,保证加工性能。试验结果显示:厚大部位(主螺栓孔、凸轮轴孔)的蠕化率80%,薄壁部位的蠕化率85%,珠光体体积分数85%~95%,抗拉强度480~510 MPa,伸长率1.5%~3%,硬度200~215 HB,均符合RuT450材料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2.
高乙烯基聚丁二烯与顺丁橡胶共混胶的形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
本工作对高乙烯基聚丁二烯橡胶(HVPBR)与高顺式聚丁二烯橡胶(CPBR)的共混生胶、混烁胶和硫化胶进行超薄切片,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两胶共混存在微相分离结构。共混生胶微区尺寸在0.2—1.5μ之间(图1.2.3),较溶液共混大1—2倍,且分布宽。当HVPBR含量在60%—70%时产生相逆转(图2.3)。CPBR作为分散相时,含包藏结构,粒子呈不规则条状,尺寸也较小,其分散性优于HVPBR在CPBR中的分散性。共混生胶加入炭黑后,微区尺寸减小,相溶性增加,炭黑主要分布于CPBR中(图4.5)。相逆转时的组分比例不变,与炭黑的存在与否无关。相比之下,制备该共混物的电镜样品,硬质胶法(图1—4)比OsO_4染色固定法(图5)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4.
CR/PVC共混物的相容性与形态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红外光谱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CR/PVC的溶液共混物、熔体共混物和乳液共混物的相容性及形态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R/PVC共混物是热力学不相容体系。在溶液和熔体共混物中,当PVC含量分别为60%—70%和60%左右时产生相反转;在乳液共混物中,PVC以乳液粒子的形式分散在 CR基体中,当 PVC含量为 50%时,CR仍以连续相存在。  相似文献   
5.
以动态硫化法分别使用 LDPE、LLDPE和 HDPE,制备了废胶粉/PE热塑性弹性体。交联共混条件:废胶粉粒度<80目,PE为 LLDPE/HDPE=65/35(质量比),废胶粉/PE=60/40,硫化剂用量为2.0份。在上述条件下制备的共混物,可以返炼模压和挤出成型,用扫描电镜研究了共混体的形态结构。  相似文献   
6.
考察了钼系1,2-聚丁二烯橡胶(1,2-PBR)分别与丁苯橡胶(SBR)和顺丁橡胶(BR)两种共混体系的物理力学性能,借助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了两种共混体系的形态结构。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天然橡胶(NR)/BR/1,2—PBR和NR/SBR/1,2—PBR三元共混体系的物理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当NR固定70份时,NR/BR/1,2—PBR体系同通用型胎面胶NR/BR相比,前者提高了300%定伸强度、硬度和耐热老化性能;而NR/SBR/1,2—PBR体系同通用型胎面胶NR/SBR相比,前者降低了生热,改善了耐磨性,提高了回弹性。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分别选择CPE、MP(马来酸酐接枝PP的简称)、MH(MP+端羟基液体NBR的简称)、MAC(MP+二乙烯三胺+端羧基液体NBR的简称)等对NBR/PP共混体进行增容研究;用红外光谱探讨MAC的反应机理及增容机理;用透射电镜(TEM)研究各共混体的亚微观相畴情况,讨论其亚微观结构与共混体宏观性能间的关系。初步研究表明,在所选增容体系中,以MAC增容效果最佳,其共混体动态硫化后具有优良的耐热油及其它综合性能,适于制造耐热油弹性制品,前途乐观。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喂线法生产高端蠕墨铸铁件的优点,通过蠕墨铸铁的生产工艺流程图对蠕化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感应电炉铁液配料的比例、电炉熔炼的温度和时间、原铁液化学成分、孕育处理及合金化处理等工艺进行了调整和控制。由于蠕化处理是生产蠕墨铸铁的关键环节,因此,采用喂线法工艺生产,使蠕化剂均匀、连续不断地加入到处理包的底部,使蠕化过程连续平稳,从而能够批量生产不同牌号的蠕墨铸铁,同时,辅以先进的热分析仪检测技术及超声波声速法检测技术,实现蠕墨铸铁件的批量稳定生产。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湖南岳阳橡胶厂生产的五种不同牌号SBS为对象,通过化学分析,相分离,红外光谱和电子显微技术等进行系统剖析,籍以了解不同牌号SBS的化学组成,形态结构和力学性能以及这些参数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不同配比高乙烯基聚丁二烯橡胶(HVBR)与顺丁橡胶(BR)共混体系的性能,并用透射电镜和扭辫分析法考察了共混胶的结构形态。结果表明,两胶共混容易,相容性好,各自的加工性能可通过并用得到改善。BR的加入,使HVBR的低温性能、弹性和耐磨性等得到明显改善,同时保持了HVBR耐老化性好、生热低和抗湿滑性强等优点。共混胶性能类似于中乙烯基聚丁二烯橡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