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金属工艺   9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针对1.2738模块预硬化后大面表层硬度偏软问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738模块大面表层硬度偏软是由于模块预硬化后,大面表层产生大量黑色的屈氏体异常组织造成。由于模块淬火过程采用"水-空交替控时淬火冷却技术"进行淬火冷却处理,在第一阶段预冷过程中,模块棱角、棱边和表层的温度降低到过冷奥氏体不稳定的温度范围之后,形成大量了黑色屈氏体组织。后期经过工艺调整,解决了模块预硬化后大面表层硬度偏软问题。  相似文献   
2.
3.
系统研究了LF+VD精炼工艺、钢锭模设计、氩气保护浇注工艺、大型钢锭高温扩散工艺、锻造工艺、淬火工艺及高温回火工艺等因素对718钢大型预硬化模块材料纯净度和硬度均匀性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LF和VD精炼过程中炉渣碱度分别保持在3.5~4.0和3.0~3.5,精炼后钢中w[S]控制到0.003%,T[O]为12×10-6;28t钢锭模尾锥形状和入口倒角优化设计后,尾部夹杂废品率由6.81%降低到1.55%;通过试验确定氩气流量按4~8 m3/h控制;大型钢锭高温扩散后,模块低倍组织的偏析和硬度偏差分别由≤3.0级和≤5.0HRC提高到≤2.0级和≤3.5HRC;采用FM法代替平砧拔长,模块低倍组织疏松和超声波探伤检验分别由≤3.0级和C/d提高到≤2.0级和D/d;采用水-空控时淬火和电加热回火炉回火对规格为650 mm×1 080 mm的模块进行预硬化处理,模块横断面硬度偏差≤3.5HRC。  相似文献   
4.
针对1.2738模块成品模具皮纹处理后表面存在异常带状问题进行分析,综合运用光学显微镜、电子探针及显微硬度计对异常带状处进行组织、成分、硬度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2738成品模具皮纹处理后,表面存在的白色条带状是由于模块预硬化后存在组织不均现象导致。由于模块内部存在合金元素微观偏析现象,导致模块预硬化处理后内部存在组织不均匀现象。基体组织为均匀的下贝氏体组织,元素偏析区存在粗大的针状异常组织,为中高碳下贝氏体+粒状贝氏体组织复相组织。  相似文献   
5.
韩斌  迟宏宵  汝亚彬  温鹤  曹丽红  刘宇 《模具制造》2022,22(1):77-80,92
抚顺特钢与钢铁研究总院合作研发的FS815预硬化模块为1.2738类预硬化模块的升级品种,通过化学成分的优化设计,FS815模块预硬化后硬度可满足用户37~41HRC高硬度需求。对尺寸为600×1,200mm的FS815预硬化模块取片分析,其纯净度高、低倍组织优良、偏析轻、模块整体显微组织均匀、截面硬度偏差<2HRC,可满足用户的高抛光和蚀纹需求,为国产化材料替代进口提供了一种新型预硬化塑料模具钢材料。  相似文献   
6.
7.
研究了M35锻制圆钢的生产工艺及显微组织,通过采取多电极焊接后电渣重熔以及锻锤锻打成型,可以生产出高质量的M35圆钢,通过对成品圆钢的边缘、半径1/2处及中心部位检验纵向共晶碳化物不均匀度及晶粒度,说明该生产工艺对M35锻制圆钢显微组织有明显改善准够满足客户对高速钢刀具提高切削速度和加工质量、延长刀具寿命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存在抛光麻点问题的大型汽车模具,确定为钢中夹杂物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确定了夹杂物成分及具体来源,通过氩气保护浇注系统优化,有效防止了浇注过程钢液的二次氧化。通过模内充氩优化,降低了浇注系统内氧含量,以上工艺措施有效地控制了钢中夹杂物水平。  相似文献   
9.
10.
通过实验室热处理试验,摸索出Cr17型马氏体不锈钢的淬火温度及回火温度。在?500mm锻制大圆材实际调质时,通过3种不同淬火工艺得到了硬度、组织及室温横向机械性能对比结果。最终确定采用水-空气交替冷却为最佳淬火冷却工艺,钢材一次回火后整体硬度偏差≤2.5HRC。心部组织为均匀的回火索氏体组织+少量的残余奥氏体,钢材心部的室温横向拉伸性能最高。淬火时采用水-空交替冷却,总淬火时间最短,生产效率最高。同时水做为淬火介质,具有价格低、无污染和性能稳定等优点,为调质厂首选的淬火冷却介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