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6篇
金属工艺   3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1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冶金工业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FTIR、XRD研究了抚顺油页岩(OS)的组成结构,TG⁃MS分析了过渡金属盐催化剂(页岩灰作为载体负载NiCl2•6H2O、CuCl2•2H2O、ZnCl2)对OS热解的催化作用和挥发分析出的影响规律,采用Coats⁃Redfern模型分析过渡金属盐催化剂对OS热解活化能的影响。结果表明,OS中矿物质主要由石英、硅铝酸盐和少量的碳酸盐组成,有机质主要是脂肪族化合物。三种过渡金属盐催化剂对OS热解均有促进作用,且OS单独热解时,在390.1~581.8 ℃快速热解,占总失重的76.19%。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过渡金属盐催化剂能降低OS热解所需的活化能,其中NiCl2•6H2O降低OS热解活化能的能力最高(18.7 kJ/mol),比OS单独热解活化能降低了23.55%。过渡金属盐催化剂的催化活性由高到低排序为NiCl2•6H2O>CuCl2•2H2O>ZnCl2。此外,过渡金属盐催化剂还能促使OS热解发生挥发分的裂化、芳构化和焦化等反应,从而提高挥发分中脂肪烃(以烷烃、烯烃为代表)和芳香烃浓度。  相似文献   
2.
炼油企业常减压蒸馏系统不仅是重要的石油加工环节,也是CO2排放的主要工序之一。基于元素流分析方法,分析了炼油企业“三塔两炉”的常减压蒸馏系统的碳素流动过程,以某炼油企业生产数据为例,分析了影响该系统CO2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并运用数学规划方法分析了燃料消耗量、过量空气系数、燃料碳氢比和燃烧效率4个因素对常压蒸馏子系统和减压蒸馏子系统的CO2排放影响。结果表明:常压蒸馏子系统是常减压蒸馏系统中主要的CO2排放子系统,约占系统总CO2排放量的62.84%;燃料消耗量和燃料碳氢比是影响常减压蒸馏系统碳排放的主要因素,常压炉和减压炉的碳排放量随着加热炉燃料消耗量的增加和输入燃料碳氢比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3.
生产实习是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实践平台,本文分析了生产实习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主实习、校企联合培养、实习与科研相结合的模式。  相似文献   
4.
工程流体力学是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主要研究流体静力学与运动学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课程涉及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力学、工程热力学等多门学科,研究对象易流动,研究方法抽象,公式推导繁多,逻辑主线是近似表示流体的运动轨迹方程及工程上所需的各种流体参数,学生学习起来较为困难。针对工程流体力学教学中存在的"教授难"和"学习难"两大问题,本文提出课堂结合慕课的教学模式,通过统计慕课开展的效果,探究适合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5.
黄铜矿表面生物氧化膜的形成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细菌浸出黄铜矿的过程中,浸出速率缓慢的原因是矿物表面会形成一层阻碍矿物与浸出液之间物质交换的钝化膜,这层膜的组成会随着浸出的进行而变化.利用SEM,EDS,XRD和XPS等对细菌浸出黄铜矿的过程中,矿物表面的形貌、组成及物相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铜矿在细菌浸出过程中依次形成了缺铁铜硫化物Cu1-xFe1-ySz(x0.氧化铁,羟基氧化铁和黄钾铁矾.由于浸矿混合细菌ASH-07对硫的氧化作用.硫化物层和单质硫层都是氧化膜形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致密的黄钾铁矾层则对黄铜矿的浸出产生钝化作用.  相似文献   
6.
针对含水矿井气在计量过程中出现体积流量变化的问题,运用热力学基本理论,进行了矿井气体积流量损失和析水量的计算分析,并以某矿井情况为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矿井气的温度、组分和压力是影响体积流量和析水量的主要因素,其中,温度因素影响最大,压力因素影响最小;在压力不变(50 k Pa)的情况下,输送温度每降低1℃,体积流量减小0.18%,每千克干气析出的水量为1.12 g;甲烷摩尔分数每变化1%,体积流量变化0.017%,每千克干气析水量变化0.264 5 g。  相似文献   
7.
油田采输系统是能源消耗的大户,为了评价油田集输系统的用能状况、找出用能薄弱环节,必须对油田采输系统进行热力学分析。以稠油的集输子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了集输子系统的分析模型,并从热力学分析的角度对某油田集输子系统的热平衡和平衡进行计算。计算分析结果为:随着加热炉进风温度的提高,集输子系统的热效率和效率有所上升,将进风温度从20℃提高到110℃的情况下,集输子系统的热效率从0.95%提高到0.98%,效率从0.19%提高到0.2%;如果把分离出的污水中的能量回收利用起来,可使现行的效率从0.21%提高到1.09%。  相似文献   
8.
在细菌浸出黄铜矿的过程中,黄铜矿表面钝化是普遍现象,成为生物浸铜技术的瓶颈问题。对比研究了普通浸出与强化浸出(加入玻璃圆珠)对铜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玻璃圆珠的加入改善了浸出条件,削弱了黄铜矿的钝化效应,使黄铜矿的Cu浸出率从50%提升至 89.8%。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发现,添加玻璃圆珠的黄铜矿表面没有黄钾铁矾沉淀,钝化作用不明显;而不加玻璃圆珠的黄铜矿表面附着厚厚的结构致密的黄钾铁矾,钝化严重,从而阻碍了黄铜矿的溶解和浸出。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焦家金矿的金赋存状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山东省焦家金矿的金赋存状态。研究发现,该矿石中载金矿物有黄铁矿、黄铜矿、脉石矿物、闪锌矿和方铅矿。在硫化矿中金粒占77.12%,脉石中金粒占22.88%。金的赋存状态有裂隙金、包裹金和晶隙金,裂隙金占60.28%,包裹金占21.63%,晶隙金占18.09%。金矿物的形态主要有球状、三角形、矩形、条状和不规则形状。焦家金矿石中金矿物的粒度范围较大,大的颗粒达到100μm,小的金颗粒只有3-5μm,其中大于0.104mm粒级的金颗粒占1.50%,0.074~0.104mm粒级的金颗粒占5.26%,0.043~0.074mm粒级的金颗粒占23.31%,0.037~0.043mm粒级的金颗粒占3.76%,小于0.037mm的金颗粒占64.29%。焦家金矿石中金矿物有自然金、银金矿、自然银、含铁自然银、金铜矿和螺硫银矿。其中,银金矿是最重要的金矿物,占71.56%。金银矿物平均成色为641.24‰。  相似文献   
10.
针对油页岩热解反应过程复杂,产油率低的问题,进行了油页岩的热解机理和反应过程介绍,探讨了材料特性、炉型种类、催化剂类型、热解温度、加热速率和停留时间对热解转化率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研究发现材料特性影响页岩油产率和品质,粒径尺寸适宜范围在1. 2~3 mm;固体干馏炉比气体干馏炉好,其油页岩利用率和油收率最高可达100%;催化剂由于其独特的性质和结构特点能够加速油页岩的热解,增大油页岩热解转化率,提高页岩油产率;此外,热解温度在520~550℃、加热速率在12~15℃/min和停留时间在20~40 min范围内能够提高页岩油产率,改善页岩油的品质。指出了油页岩热解技术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非常规、战略接替能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