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金属工艺   2篇
冶金工业   4篇
  2023年   5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为研究Si含量及表面缺陷对Q235热轧钢板表面热镀锌层的影响规律,使用涂层测厚仪、扫描电镜和能谱等研究了不同Si含量及不同表面理化性质的Q235热轧钢板在相同浸镀条件下的热镀锌试样截面形貌、厚度和元素分布。结果表明,Si元素质量分数大于0.15%时,钢材表面镀层中出现因Al元素偏聚而导致的Zn-Al相减少和纯Zn相分布集中,界面处形成了异常生长的Fe-Al金属间化合物,导致镀层厚度增加和结合力下降;火焰切割侧钢的镀层中发现了由孔洞造成的Fe-Al金属间化合物层缺失,导致了镀层向内拓展和镀层厚度不均匀。因此,用于热镀锌的Q235钢Si元素质量分数应控制在0.15%以下,并减少使用火焰切割工艺,或对火焰切割板进行表面处理以提高钢板表面镀层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某厂生产的DL350低碳钛微合金冷轧结构钢,由于钢中夹杂物含量较高且冷轧断后伸长率较低,不能满足客户要求。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冷轧产品断后伸长率,制定了合理渣洗工艺,并分析了渣洗工艺对钢洁净度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钢中夹杂物主要为MnS、TiN、MnS-TiN及少量的Al2O3夹杂物,采用渣洗工艺后钢液中的氧、氮含量均有明显下降。渣洗后铸坯显微夹杂物平均数量密度由21.3个/mm2降低到15.7个/mm2。同时,A类夹杂物级别由2.0~2.5降低到1.0~1.5,B类夹杂物级别由1.5~2.0级降低到0.5~1.0级,说明渣洗工艺对铸坯洁净度提升改善明显。通过对热轧和冷轧产品性能检测可以发现,渣洗工艺试样热轧断后伸长率由26%~28%提升到29%~31%,冷轧断后伸长率由15%~16%提升到18%~20%,强度整体变化不大,满足了客户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包装用镀锡板表面缺陷形成的原因,并对冷轧基板——热轧低碳钢的化学成分﹑生产工艺路线进行了重新设计和制定。认为夹杂物的存在破坏了热轧带钢组织的连续性,在冷轧大变形条件下,产生裂纹并扩展形成表面缺陷。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脱硫设备和精炼炉的情况下,通过精确控制终点温度和确保一次倒炉出钢、炉后吹氩气等措施使有害元素、夹杂物得到了有效控制。同时通过优化轧制过程工艺参数,产品的表面质量和力学性能均达到了设计指标,成功开发了包装用热轧低碳带钢。  相似文献   
4.
利用直读光谱仪、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20钢的断后伸长率和冷弯性能不合格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认为,硫化物夹杂是影响冷弯性能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断后伸长率主要受硫化物夹杂和贝氏体组织的影响。通过适当增大20钢凝固过程中的水量,调整轧制后的层流冷却方式,降低冷却速度,组织中的硫化物夹杂等级和表层贝氏体组织深度得到了控制,提高了20钢的断后伸长率和冷弯性能合格率。  相似文献   
5.
基于德龙公司钛微合金钢DL350铸坯中心裂纹、三角区裂纹和产品伸长率不足的问题。通过二冷配水优化制度结合冶金限制准则建立了铸坯传热模型,进行了二冷配水优化的研究;采用ANSYS仿真模拟0.9~1.2 m/min下不同比水量铸坯的温度。结果表明,模拟和试验能够良好吻合,并且优化比水量后的铸坯质量得到了提升,依据拉速关联配水法得出了不同拉速下0.9、1.0、1.1、1.2 m/min最适宜的比水量分别为0.68、0.73、0.77、0.80 L/kg。在生产上也验证了模拟的正确性,从优化后生产铸坯的低倍形貌来看,铸坯缺陷明显消除,铸坯的表面及内部质量均满足轧制等工艺需要,最终提升了产品的伸长率,满足了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6.
以Ti微合金钢为研究对象,采用OM、SEM等手段分析MnS夹杂在冷轧过程中的演变行为,随后对不同变形量的试样进行退火处理,并测试其拉伸性能和硬度,分析MnS夹杂形态对断裂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MnS夹杂物随着冷轧变形量的增加,最大长度增加的同时,MnS夹杂形态由带状转变为断续的短线状或粒状;随着冷轧压下量的增加,试样的延伸率逐步恶化,其主要原因为粒状的MnS夹杂增加了加载方向的界面面积,促进了界面裂纹的萌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