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金属工艺   3篇
机械仪表   2篇
矿业工程   1篇
轻工业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显微硬度测试、微观组织观察、室温拉伸试验等方法研究了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参数对CLF-1低活化铁素体/马氏体钢(RAFM)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其适宜的热处理工艺。结果表明:经980℃×45 min固溶+740℃×90 min回火工艺热处理后,该钢显微组织良好且力学性能优异,抗拉强度达到760 MPa,伸长率为19.5%,可满足该钢的使用性能要求;其再结晶温度约为780℃;由α区进入α+γ两相区的相变点为820℃;在略高于920℃后将进入γ单相区。  相似文献   
2.
Reduced activation ferritic/martensitic steel (RAFM) is recognized as the primary candidate structural material for ITER’s test blanket module (TBM). To provide a material and property database for the design and fabrication of the Chinese helium cooled ceramic breeding TBM (CN HCCB TBM), a type of RAFM steel named CLF-1 was developed and characterized at the Southwestern Institute of Physics (SWIP), China. In this paper, the R&D status of CLF-1 steel and the technical issues in using CLF-1 steel to manufacture CN HCCB TBM were reviewed, including the steel manufacture and different welding technologies. Several kinds of property data have been obtained for its application to the design of the ITER TBM.  相似文献   
3.
20CrNiMo钢零件经气体渗碳淬火后,在其渗碳区域表面发现裂纹。借助化学成分分析、硬度测试和金相检验对其开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淬火裂纹仅存在于渗碳层中,渗碳表层碳含量过高,渗碳表层存在的大量块状、网状碳化物是零件表层产生淬火裂纹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使用普通胎膜锻工艺生产的薄壁法兰锻件伴有的内孔加工余量大、材料浪费严重等问题。从理论上分析了热拉深工艺的成形特点,总结了其金属填充规律,预测了主要成形缺陷,并根据理论分析结果设计出薄壁法兰的制坯和成形模具及热拉深成形工艺。采用有限元模拟软件对成形过程进行仿真,分析了变形过程中速度场和载荷的变化规律。经过生产试制,发现使用热拉深工艺生产出的法兰产品的外观、尺寸均符合工艺要求。相比与普通胎模锻工艺,热拉深工艺生产的产品在宏观方面,单件下料重量减少约430 kg,并节约机加工工时约20%;在微观方面,其内部组织更加细密、均匀,且通过超声波探伤,内部质量良好,符合设计要求。为薄壁法兰的生产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国内针布齿条制造业现状,从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和淬火冷却速度等方面,探讨了淬火工艺选择的影响因素,重点分析了针布齿条的火焰加热淬火工艺的诸多注意事项及质量缺陷与成因,并提出采用在线高频预热技术、安全环保高热能燃料等几点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Φ2.51 mm 201不锈钢丝轧制为0.30 mm×6.00 mm扁丝的实验,介绍平辊连续轧制大宽厚比扁钢丝的工艺、组织及性能。经过轧制,原材料的晶粒被拉长和显著细化,显微硬度提高,抗拉强度为1 840 MPa。对连轧第一道次的公式进行分析,并对各公式的适用性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7.
20SiMn2MoVA钢高强度螺栓磁粉探伤时,发现有多条长短不一的裂纹。采用宏观分析、力学性能试验、化学成分分析、金相检验等方法对裂纹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高强度螺栓表面存在的裂纹属于锻造折叠缺陷,锻造过程中锻压工艺和变形量不均匀引起锻造流线不畅而形成飞边,最终导致锻造折叠缺陷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某石油钻井绞车在运行过程中链轮传动轴突然断裂,通过断口形貌观察、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测试、显微组织观察等方法,研究了链轮传动轴断裂的原因。结果表明:链轮传动轴的断裂属于早期疲劳失效。裂纹在链轮传动轴ф210mm与ф200mm轴台阶处的粗糙过渡圆角根部应力集中处萌生,在交变弯扭应力作用下扩展,最终导致链轮传动轴的疲劳断裂;组织中存在的片状MnS夹杂物以及心部带状偏析组织促进了疲劳裂纹的扩展。  相似文献   
9.
对2Cr13不锈钢进行水淬火实验,研究了淬火温度对2Cr13不锈钢组织和性能之间的关系.发现在1050℃淬火时,试样的硬度值基本达到了最高,其原因是因为碳化物大多被溶解,铁素体的含量已经非常低.在1050℃淬火时,奥氏体晶粒开始长大,不过晶粒长大的幅度并不是很大,所以2Cr13不锈钢在1050~1070℃淬火对于要求高硬度用钢是比较理想的.  相似文献   
10.
热处理对含钼2Cr13马氏体不锈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在2Cr13马氏体不锈钢中添加Mo的钢进行不同温度热处理工艺试验,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对含钼2Cr13不锈钢组织、硬度与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含钼2Cr13马氏体不锈钢在1080℃淬火后的硬度最高,当在400~550℃回火时,硬度值存在一个明显的上升区域,这是由于析出的合金碳化物弥散强化作用,使合金出现二次硬化现象。回火后含钼2Cr13不锈钢的耐蚀性能比2Cr13不锈钢明显提高,主要是由于含钼2Cr13不锈钢淬、回火后析出相M2X抑制了M23C6相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