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篇
金属工艺   3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研究Cu2+和Hg2+时裸体方格星虫的急性毒性.[方法]采集裸体方格星虫于实验室暂养3-4 d后,选用健康和规格一致个体进行试验.分别选用Cu2+浓度为0.350、0.408、0.477、0.556和0.649 mg/L,Hg2+浓度为0.400、0.480、0.576、0.691和0.829 mg/L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裸体方格星虫对Cu2+和Hg2+的耐药性均随试验时间延长而缓慢降低.Hg2+对裸体方格星虫24和48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0.615和0.374 ms/L,Cu2+对裸体方格星虫24和48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0.497和0.407 mg/L.[结论]Cu2+和Hg2+均对裸体方格星虫具有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聚丙烯涂层的失效机制.方法 利用电化学阻抗谱技术,对某聚丙烯涂层在3.5%NaCl溶液中的失效机制及水在该涂层中的传输行为进行了研究,使用等效电路图对电化学阻抗谱数据进行了拟合,评价了涂层在不同浸泡时间后的腐蚀保护性能,并计算了水在涂层中的扩散速率.结果 聚丙烯涂层浸泡在3.5%NaCl溶液后,其腐蚀防护性能会快速下降,当浸泡到第6天时,涂层阻值从初始5.33×109?·cm2快速下降至1.08×109?·cm2,随后开始稳定.通过对在10 kHz下涂层电容值随浸泡时间的变化关系获知,在浸泡初期,水在涂层中的渗透是均匀的,其传输行为符合Fick第二定律,属于复杂的非稳态过程,其扩散系数为3.12×10–11 cm2/s.水在涂层中的均匀传输时间与涂层阻值下降并达到稳定的时间基本相符,大约为144 h,此时涂层吸水率为8.25%.结论 聚丙烯树脂涂层在NaCl溶液中浸泡时,水的浸入及向金属基体方向传输是导致涂层失效的主要原因.在浸泡初期,水在涂层中的传输符合Fick第二定律,当水在涂层中传输不再符合Fick第二定律,水在涂层中到达饱和,此时涂层的保护性能大幅下降,腐蚀反应已经开始在界面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腐蚀失效后的吸波涂层与雷达隐身性能的变化规律。方法 制备7块吸波涂层样品,分别进行0、24、48、96、240、480、840 h的中性盐雾试验。通过X射线能谱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化学工作站分别对试验后的样品组成成分和微观形貌、电化学阻抗谱进行表征。利用矢量网络分析仪对盐雾试验后的样品在8~18 GHz频率范围内的雷达波反射率进行测试。结果 吸波涂层在试验96、240 h后出现局部小范围点蚀现象,480、840h时出现大面积点蚀现象。同时,吸收剂形貌也发生改变,涂层氧含量增加,说明涂层中吸收剂被渗入的腐蚀介质腐蚀氧化。通过等效电路图拟合交流阻抗谱数据结果,认为样品腐蚀失效经历了3个阶段,840 h盐雾试验后,样品膜值较试验前原始样品(0 h)已下降69.7%,说明涂层防护性能得到极大破坏。0h样品雷达波反射率均值为–4.27,4dB带宽实现了70.07%,840h样品反射率均值为–4.71,4 dB带宽达到了87.53%,整个试验过程反射率测试结果的均值相差不到0.5 dB,说明雷达隐身性能并没有下降。结论 在一定时间阶段内,雷达吸波涂层中吸收剂被氧化腐蚀,并不会导致雷达隐...  相似文献   
4.
电除尘器出口烟尘质量浓度反馈控制可以降低电除尘器的高能耗,出口烟尘质量浓度动态模型是实现电除尘器质量浓度反馈控制的基础。本文研究了超超临界1 000 MW机组五电场结构干式电除尘器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首先对前三电场进行静态特性试验,在此基础上以电除尘器末级两电场高频电源的二次电流为输入,出口烟尘质量浓度为输出,在4个典型负荷点做二次电流的阶跃扰动试验,根据试验数据,采用免疫遗传算法拟合出口烟尘质量浓度传递函数动态模型,并将模型结果与实际测量结果对比。结果表明,建立的动态模型可以反应电除尘器的真实特性,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5.
杨炳元  王忠维  麻彦龙 《表面技术》2020,49(12):127-137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LDHs)是一种具有双金属氢氧化物层状结构的无机材料。LDHs因具有层间阴离子可交换这一特性,可以起到负载缓蚀剂、捕获腐蚀性离子等作用,在金属腐蚀防护领域拥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总结了LDHs粉体与LDHs薄膜常见的制备方法,包括制备粉体的共沉淀法、水热合成法、离子交换法、焙烧还原法、尿素合成法,以及制备薄膜的胶体沉积法、溶剂蒸发法、旋转涂抹法、剥层组装法、原位生长法,并对不同制备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对比分析。对LDHs的层间阴离子交换机理、物理阻隔机理以及协同防腐蚀机理进行了阐述与分析。在防腐蚀机理基础上,根据LDHs的不同存在形态,将LDHs在金属腐蚀防护领域中的主要应用途径概括为三类:一是以粉体形式掺入防腐蚀涂层作为添加剂或者缓蚀剂的载体;二是直接在金属基体表面通过化学转化原位生长LDHs薄膜并负载缓蚀剂或者进行化学改性;三是对阳极氧化膜进行封孔处理。最后对LDHs在金属腐蚀防护领域的应用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