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7篇
冶金工业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氧化是氯化法生产钛白粉的关键工序.氧化产生的尾气中含有大量的氯气成分,需要加压后返回氯化工序进行再利用.本文分析了氧化尾气压缩机机械密封的损坏原因、改造方法及改造后的使用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陶瓷侧壁衬、陶瓷上下板衬和陶瓷文丘里管先后损坏问题.侧壁衬改成30铸钢与DXRE耐磨焊条堆焊结构;上下衬板改为由普通碳素钢板与合金钢板用螺栓连接,并在钢板之间充填乐秦596粘结剂;文丘里管材质改为20号渗碳淬火钢,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氯化法钛白粉生产技术复杂。目前仅有少数发达国家掌握这种技术。我公司于20世纪80年代末,着手引进这种技术和主要生产装置。其中,氧化工序的核心关键设备氧化炉的反应区温度为1 600—1 800℃,压力0.28MPa。这样高的温度远远超出现有合金的熔点。因此,必须采用相应的措施,一方面改进冷却技术,以降低燃烧室壁与反应气流接触  相似文献   
4.
我公司引进的氯化法金红石型钛白粉生产线,三套氧化炉的甲苯燃烧器,一台发生爆裂,另两台表面严重腐蚀,不能继续使用.三台甲苯燃烧器由美国BIC公司提供,价值16.848万美元,其基本结构见图1.工作时,分别通入氧气、冷却水、二次氮气、雾化氮气、甲苯介质.甲苯作为燃料喷入氧化炉内,四氯化钛与热氧在氧化炉内反应生成二氧化钛,反应温度约2100℃.  相似文献   
5.
锦州铁合金厂是我国大型重点铁合金企业,近十年来,深刻认识到:在新形势下,企业要发展,必须提高企业的自我改造、自我发展和应变能力,才能不断搞起经济效益,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在此基础上,我厂依靠技术进步,从改造、更新老旧设备入手,大力开发新产品,应用新技术,提高质量,降低消耗,使老企业焕发了青春。  相似文献   
6.
在世界能源危机的背景下,许多国家均致力于寻求节能技术。1970年10月日本学者首先提出远红外加热节能技术,至70年代末全世界掀起了一股红外节能浪潮,美国、日本、前苏联等发达国家相继撰文阐述,我国国务院亦于1980年下发“42号”文件,在全国强制推广远红外技术。 远红外加热技术虽已应用十几年,但因其存在的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如热效率低,(在14。5%~26。5%之间),炉内温度均匀性差(垂直误差±20~±40℃),影响了进一步推广。锦州红外技术应用研究所从1985年起,经过10多年的艰苦努力,研制成功了高红外技术及其设备——高红外快速加热固化炉,并将其成功地应用到我国工业涂装  相似文献   
7.
3 年产 1.5× 10 4t钛白新型氧化反应器主要工艺条件的控制与试验  新型氧化反应器主要工艺条件控制指标是以 30 0 0 t/a工业试验和 1 .5× 1 0 4 t/a引进氧化反应器的主要工艺控制指标为基础 ,结合新装置的不同条件而确定的 ,在试验过程中又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 ,进行了调整和完善。近两年的运转表明 ,所优选的工艺条件是适宜的。3.1 Ti Cl4入炉温度与氧化初始反应温度30 0 t/a中试、 30 0 0 t/a工业性试验及1 .5× 1 0 4 t/a装置试车的实践结果表明 :Ti Cl4气相氧化的初始反应温度是决定氧化反应进程及氧化半成品质量的重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8.
承受高温和高腐蚀性介质的侵蚀是氧化炉生产面临的 一个技术难题。热障涂层技术则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种较理想的办法。本文介绍了ZrO2基 热障涂层材料性能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9.
万吨级氯化法钛白新型氧化反应器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理论上分析了TiCl4气相氧化的特点及新型氧化反应器的设计依据;详细介绍了新研制的氧化反应器的工业试验情况,生产出的氯化法钛白粉氧化半成品的消色力指标超过了美国社邦产品R-902的实物水平,经处理后产品的合格率为96.12%,一级品率为97.99%,优级品率为32.34%,产品质量稳定;新型氧化反应器及除疤方法经国家知识产权局在世界范围内的文献检索和专利查询表明,属国内外首创,打破了西方的技术垄断,为锦州钛白粉厂的达产达标和扭亏增盈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氯化法钛白粉进口设备国产化改造的理由,组织与实施办法。国产化改造后使用效果良好,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为该公司扩建到3万t级的生产能力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