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金属工艺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1.
阿芬太尼的临床药理特性及其麻醉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金伙  郭建荣 《金属学报》2021,26(7):824-829
阿芬太尼是合成的作用于μ阿片受体的芬太尼衍生物,为短效强镇痛药。相比于芬太尼和舒芬太尼等类似的麻醉药,阿芬太尼的效价最低,起效最快,作用时间更短,静注后1.4 min作用达峰,维持时间10~15 min,分布容积小,符合三室模型,经肝脏代谢失活后经尿排出。阿芬太尼作为芬太尼家族较早应用的药物,在镇痛、镇静、抗焦虑、麻醉诱导和维持等方面已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阿芬太尼的应用更加倾向于短小操作、日间手术、保留自主呼吸以及门诊诊疗的麻醉。随着国产阿芬太尼近期研制成功,并逐渐开始在麻醉中应用,阿芬太尼有望成为临床镇痛的新选择,但目前其临床应用经验和相关研究十分有限。本文就阿芬太尼的药理作用特点及在国内外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该药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 COX-2)抑制剂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血浆炎症因子、神经损伤相关因子和抗氧化因子水平的变化以及疼痛和谵妄评分的影响,明确COX-2抑制剂在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 POD)防治中的作用并探究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行择期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帕瑞昔布钠组(P组,n=40)和对照组(C组,n=40)两组。P组患者分别于麻醉诱导前30 min和术毕各静注帕瑞昔布钠40 mg;C组相同时点静注同等容量的生理盐水。于术前1 d(T0)术前简易智能检测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评分筛查患者术前认知功能;术前1 d(T0)、术后1 d(T4)、术后3 d(T6)、术后5 d(T7)意识模糊评估法-中文修订版(CAM-CR)量表评分判断POD的发生;术前1 d(T0)、术后12 h(T3)、术后1 d(T4)、术后2 d(T5)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观测疼痛程度;于麻醉前30 min(T1)、术后1 h(T2)、术后1 d(T4)、术后3 d(T6)经颈内静脉采集中心静脉血,ELISA法测定血浆中炎症因子(IL-6和IL-10)、神经损伤相关因子(S-100β、NSE、BDNF)以及抗氧化因子(HO-1)的含量。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MMSE评分及T1时点炎症因子、神经损伤相关因子、抗氧化因子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T2和T4时点,P组IL-6、S-100β、NSE均低于C组,IL-10、BDNF、HO-1高于C组(P<0.05);T6时点,P组S-100β、NSE均低于C组,BDNF高于C组(P<0.05),两组IL-6、IL-10、HO-1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T0时点VAS和CAM-CR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 T3、T4、T5时点,P组VAS评分低于C组(P<0.05);T4、T6、T7时点,P组CAM-CR评分低于C组,P组POD发生率低于C组(P<0.05)。结论:COX-2抑制剂(帕瑞昔布钠)可减轻老年患者术后疼痛,降低术后血浆中炎症因子和神经损伤相关因子,上调抗氧化水平,降低POD发生率;其降低POD发生的机制可能与其抗炎、镇痛和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