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1篇
建筑科学   1篇
轻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5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17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用沉淀法在一定条件下制备了由硫酸根促进的以氧化铁为主要活性组分的铁固体超强酸催化剂 ,并选择了氧化镧与氧化锆作为辅助金属氧化物添加剂进行了改性。用红外光谱测定了其分子结构 ,用流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孔径结构。结果表明 ,铁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酸强度H0 ≤ - 1 4 5 2 ,比表面积为 1 2 4 8m2 ·g- 1 ,孔径集中在 1 0~ 2 0nm ,分子为桥式双配位结构。经改性后的催化剂用于乙酸丁酯的合成反应 ,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2.
运用Weierstrass-Mandelbrot函数构建了钛基氧化物电极(Ti/MO2)的分形表面,采用Monte Carlo方法对电极的伏安曲线进行了模拟,主要考察了扫描速率和分形维数对伏安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分形维数一定的情况下,随着扫描速率的不同,峰电势不发生变化,峰电流与扫描速率的平方根呈线性关系:随着分形维数的增大,峰电流增大,电极的电催化性能增强.模拟结果与理论一致.分形维数与Monte Carlo模拟的结合可为钛基氧化物电极的深入研究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催化剂的失活原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重点论述了近年来国外对催化剂失活的研究成果,包括失活原因。机理。动力学和催化剂的保护及其发展。  相似文献   
4.
铁系固体超强酸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以三氧化二铁为主要活性物质的固体超强酸的制备方法、影响催化活性的因素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5.
MxOy/SO4^2—固体超强酸催化酯化反应适宜酸强度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MxOy/SO4^2-固体超强酸的酸强度对其催化酯化反应的催化活性影响较大,适宜的酸强度(H0)可能是在-12.1~-14.5之间;不同的酯化反应,可能需要不同的酸强度;一般SO4^2-/TiO2比SO4^2-/ZrO2更适合作为酯化反应催化剂;对于一些要求较高酸强度的酯化反应,使用SO4^2-/ZrO2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6.
供水管网是供水可靠性的保障,供水管网的好坏对于居民生活保障和供水产销差都十分重要。本文以东莞市南城区水涧头村管网改造为研究对象,指出管网改造的整个过程及遇到的问题,分享管网改造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采用伏安曲线拟合法和交流阻抗谱拟合法得到的燃料电池电化学极化电阻、欧姆极化电阻和浓差极化电阻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这两种方法可得到相近的电化学极化电阻,但欧姆极化电阻和浓差极化电阻的差别比较大。从伏安曲线上得到的欧姆电阻比从交流阻抗谱曲线上得到的欧姆电阻大,高出的部分为电池的接触电阻。从交流阻抗谱曲线上得到的浓差极化电阻只包括了迁移离子在电极内部和表面上的扩散阻力,不包含气体扩散的阻力;从伏安曲线上得到的浓差极化电阻不适合外推至低电流密度和超出实验数据点的高电流密度范围。  相似文献   
8.
天然抗氧化物抗氧化协同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抗氧化物质存在着潜在的危险,从天然植物中提取抗氧化物质的研究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研究表明,抗氧化物质在某些条件下能够表现出一定的协同效应,可提高其使用效果,增强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9.
MxOy/SO4^2—类固体超强酸的制备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MxOy/SO4^2-类强固体酸的制备方法,包括沉淀-硫酸化法,金属盐热分解法,气相浸渍法,溶胶-凝胶法,中孔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以及制备多组分催化剂的共沉淀-硫酸化法。  相似文献   
10.
SO42-/Fe2O3-ZrO2-La2O3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及其催化合成缩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ZrO2 和La2 O3 对固体超强酸催化剂SO42 -/Fe2 O3 进行改性 ,并将改性催化剂用于以新戊二醇和异丁基氯代苯丙酮为原料催化合成布洛芬药物中间体———缩酮。催化剂的最佳制备条件为 :c(H2 SO4) =0 2 5mol/L ,焙烧温度 5 0 0℃。缩合反应的最佳条件为 :催化剂用量 (质量分数 ) 1 5 % ,n(新戊二醇 ) :n(异丁基氯代苯丙酮 ) =2 5∶1。催化剂的酸强度可达到H0 ≤ - 14 5 2 ,比表面积可达 12 4 8m2 /g以上。催化剂不仅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 ,而且重复使用性能良好 ,可回收再生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