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1篇
金属工艺   3篇
机械仪表   1篇
无线电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通过四点弯曲疲劳试验研究2524-T34板材的疲劳性能,借助金相和扫描电镜观察疲劳裂纹的萌生和扩展行为。结果表明:2524合金具有良好的疲劳性能,疲劳强度达到屈服强度的80%以上;疲劳裂纹主要在第二相粒子以及第二相粒子/基体界面萌生,裂纹扩展过程中的偏转与晶界的阻碍有关;相邻晶粒内两个有利滑移面之间的位向差是控制裂纹通过晶界扩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在纯Al单晶样品的两个特殊面(包含动作Burgers矢量的S面和与Burgers矢量成最小夹角的T面)上由循环形变引起的裂纹启裂过程,疲劳试验结果表明,在循环形变过程中,S面上没有形成表面持续滑移带,但有很多微裂纹产生,裂纹较短,平均长度约为10μm,近似沿一个方向分布,与动作Burgers矢量垂直,而T面上裂纹的形貌大致与以前的工作相同。通过扫描超声显微镜观察,发现在S面上的疲劳损伤要比T面上的深得多,为此,作者提出了裂纹启裂的孔洞模型及持续滑移带形成模型。  相似文献   
3.
翟同广  林实 《金属学报》1991,27(1):A023-A038
本文研究了在纯Al单晶样品的两个特殊面(包含动作Burgers矢量的S面和与Burgers矢量成最小夹角的T面)上由循环形变引起的裂纹启裂过程,疲劳试验结果表明,在循环形变过程中,S面上没有形成表面持续滑移带,但有很多微裂纹产生,裂纹较短,平均长度约为10μm,近似沿一个方向分布,与动作Burgers矢量垂直,而T面上裂纹的形貌大致与以前的工作相同。通过扫描超声显微镜观察,发现在S面上的疲劳损伤要比T面上的深得多,为此,作者提出了裂纹启裂的孔洞模型及持续滑移带形成模型。  相似文献   
4.
在材料试验机上对铸造A713铝合金进行四点弯曲疲劳试验,并通过一种评价疲劳性能的新方法获得了该合金的疲劳弱点密度和强度曲线。结果表明:试验获得的铸造A713铝合金的疲劳强度为94.5MPa;该合金的疲劳弱点密度符合Weibull分布方程,疲劳弱点强度在应力水平为65%时最大;与气孔尺寸分布相比,疲劳弱点密度和强度的分布更适合作为材料疲劳性能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5.
闪光对焊中“灰斑”缺陷的电子显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闪光对焊是冷轧带钢生产线上的重要工序。但在焊接接头中常有“灰斑”缺陷存在,严重影响焊接质量。本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光能谱仪对中碳结构钢焊接接头中的“灰斑”缺陷进行了研究。为合理选择焊接工艺、改善接头质量提供了依据。主要试验结果和讨论如下: 1.低倍分析表明,“灰斑”缺陷有两种形式:一种为细长条形,一种为园片形。条形“灰斑”可以贯穿整个断口平面,其延伸方向即为对焊顶锻中金属挤压流变的方向。在冷弯样品中,无缺陷区的断口形貌呈准解理特征。  相似文献   
6.
采用线弹性有限元法模拟分析了微孔洞相对材料表面深度的变化对应力集中及疲劳裂纹萌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微孔洞直径尺寸大小仅影响相应的应力集中分布区域的大小,而微孔洞相对材料表面深度的位置决定了其最大应力集中系数的大小。当微孔洞处于材料表面下并与表面相切时,应力集中系数达到最大值,当微孔洞相对材料表面深度的位置偏离此位置时,应力集中系数急剧下降。研究结果合理解释了实验中观察到的疲劳裂纹在微孔洞处萌生现象,即疲劳裂纹优先在与样品表面相切上半部的微孔洞上萌生,尤其在样品表面下且与表面相切的微孔洞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