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金属工艺   8篇
机械仪表   1篇
冶金工业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采用优化方法计算了中间辊移动量与工作辊弯辊力的最佳配合,分析了HC轧机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轧辊剥落损伤,提出了预防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 WC 轧机的板形控制机能。为获得最佳板形,作者用复合形法求解了 WC—350轧机的工作辊轴向移动量和弯辊力的最佳配合,并在实验轧机上得到了验证。为 WC—350轧机的设计和实际操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的四辊轧机结构特点是支撑辊辊身比工作辊辊身略短,工作辊带有锥度,可轴向移动。轧机带有弯辊装置,实验证明该轧机板形控制效果好,适合中小轧机改造。  相似文献   
4.
SC-HC轧机辊系变形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有限元法计算了SC-HC轧机和HC轧机辊系变形、辊间接触压力。计算结果表明:SC-HC轧机能够明显地降低辊间接触压力尖峰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新开发的HCW—SC轧机的特点:采用自补偿支撑辊,可以降低施加弯辊力时辊身端部的接触压力峰值,增加弯辊效果,提高了板形稳定性,理论研究与试验结果相符合。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为了增强轧机的板形控制机能,各种新型板带轧机相继问世。WRS轧机(WorK rollshifting mill)就是其中的一种。该轧机具有工作辊弯辊与工作辊轴向移动两种板形控制功能,实验与计算结果一致表明,与四辊轧机相比较,该轧机具有更强的板形控制能力。二、支承辊强度的可靠性分析所谓支承辊强度,包括静强度,疲劳强度和接触强度。在传统的轧辊设计方法中,一般但是,由于工作辊的轴向移动,使辊系受力与变形不再以轧机中心线为对称轴左右对称,而是以板材中心实现点对称(见图1)。辊系的这种受力特点是否会影响轧辊的机械强度呢?为此本文采用可靠性设计理论对WRS轧机在对称轧制状态(相当于四辊轧机),与非对称轧制状态下的支承辊强度进行可靠度分析与比较。  相似文献   
7.
8.
1 前言为了进一步消化CVC轧制技术,作者将燕山大学轧钢研究所φ200二辊轧机改造为四辊CVC轧机,进行了工作辊移动和液压弯辊的板形控制试验,机构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理论和实验上研究了HC轧机的辊系变形,并采用优化方法计算了工作辊最佳弯辊力以及中间辊移动量与工作辊弯辊力的最佳配合,为HC轧机的研制,推广及使用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作者在实验的基础上对WRS轧机的板型控制进行了理论分析,闸述了弯辊与移动量对板形控制的影响。可为普通四辊轧机的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