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苏晓冰 《山西建筑》2007,33(22):343-344
以岭澳核电站一期环型吊装设备为例,重点介绍了环吊安装的技术要点,深入剖析了实际操作中的各案例,为应对设备国产化和安装自主化提供更多的安装经验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换向叉超声波探伤方法的改进,能准确、快速地判断出锻件内部缺陷,既不能漏检又不能误检,通过金相分析及机械性能试验,证明该方法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3.
苏晓冰 《山西建筑》2007,33(24):137-138
简要说明堆内构件的作用、组成,按安装主线详细描述了堆内构件的安装过程,分析并指出安装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提出了应对措施和注意事项,以完善堆内构件安装技术,可为类似工程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4.
5.
针对电化学增材制造已有较多探究,但研究内容多为工艺参数对柱体成形质量的影响,工艺参数对微螺旋构件的影响尚缺乏系统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法研究极间电压、脉冲占空比和初始极间隙对微螺旋结构直径、体沉积速率和表面形貌的影响,采用数字显微镜及扫描电镜对微螺旋构件进行检测,得出极间电压为4.0~4.4 V时,可以制备出直径均匀、形状规整的微螺旋结构,微螺旋结构体沉积速率由210μm3/s增长至5 728μm3/s;而电压增至4.6 V时,微螺旋结构出现大量瘤状沉积。当初始极间隙从5μm增加到20μm时,微螺旋结构平均直径由128μm增长至163μm。极间电压为4.2 V、初始极间隙为10~20μm时,随着初始极间隙的增大,微螺旋结构底部明显变粗,直径波动较大。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三轴联动控制阳极运动轨迹,定域电化学增材制造三维微螺旋构件,是三维金属微结构一种可行的技术方法。试验优化参数为极间电压4.2 V、脉冲占空比60%和初始极间隙5μm时,得到微观形貌质量较好、直径均匀的微螺旋构件(圈数为2圈、螺距为400μm)。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