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4篇
化学工业   5篇
金属工艺   3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1篇
水利工程   3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无线电   10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银铜复合废料回收的必要性,及国内外对银铜复合废料分离回收现状,实验研究了一些完整的银铜分离回收工艺,该工艺具有高效、简便、低成本、少污染等优点,铜回收率达99.7%,银回收率大于99.9%,回收铜、银的纯度高于99.9%。  相似文献   
2.
3GPP IMS技术和标准的研究和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臧磊 《电信技术》2009,(8):13-16
IMS作为下一代网络提供IP多媒体业务的架构之一,由于具备控制与承载分离、控制与业务分离,支持多种接入方式等特性,自3GPP在R5提出后,逐步获得了包括TISPAN、3GPP2、ITU—T等标准化组织的关注和认可。  相似文献   
3.
活性二氧化锰的制备及对亚甲基蓝脱色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高锰酸钾为主要原料,在碱性环境中,控制温度为45 ℃,滴加适量环己醇,在沸水浴中加热数分钟,过滤,用去离子水洗至中性,在50 ℃下烘干,制备出性能优良的活性二氧化锰.采用IR谱图对其结构进行分析,考察了处理时间、二氧化锰用量、体系温度、活性二氧化锰的焙烧温度对苯胺类染料脱色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合成的二氧化锰表面存在大量的羟基,具有优良的吸附能力,可以在不加任何辅助条件下对苯胺类染料直接吸附脱色,效果优良;30 ℃下,在质量浓度为11.75 mg/L的亚甲基蓝中加入0.50 g/L的活性二氧化锰,10 min内可以达到优良的处理效果.同时,发现焙烧后的二氧化锰吸附效果远远低于未经焙烧的试样,而且吸附性能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爱默生TD系列变频器在城市供暖换热站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系统采用PID控制算法,改善了调节品质,取得了良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5.
我国火力发电厂湿排粉煤灰量约占排灰量的90%,如何使非成品湿灰用于建筑工程中,对此我们作了较长时间的试验研究,证明粉煤灰用于建筑工程的前景是相当乐观的。我们主要在建筑砂浆上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特别对大兴安岭这样建筑材料比较紧张的地区来说,掺粉煤灰砂浆的...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 3GPP TSG-CN第19次全会于2003年3月12日至14日在英国伯明翰举行。按照会议的日程安排,会议的内容分成了以下几个部分:  相似文献   
7.
从中国大学校长的角色定位出发,论述了校长的主要职责和任务要求,分别从具有自己的大学教育理念和实践其教育理念的勇气、勤于思考和不断创新的进取心、善用“外脑”的民主作用、开源节流、筹措办学经费的能力、敢做敢当的决断魄力等方面,论述了新形势下大学校长应该具备的素质与能力。  相似文献   
8.
<正>2019年6月,5G商用牌照正式发放,标志着我国进入5G商用元年。与此同时,工业制造也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产业界推进5G与工业互联网融合的积极性不断提升,截至2023年11月全国“5G+工业互联网”项目已达到8000个。随着5G技术进步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目前我国“5G+工业互联网”已经进入应用规模化、产业深度融合的重要发展阶段。近日,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  相似文献   
9.
针对银铜复合废料回收的必要性,及国内外对银铜复合废料分离回收现状,实验研究了一套完整的银铜分离回收工艺,该工艺具有高效、简便、低成本、少污染等优点,铜回收率达99.7%,银回收率大于99.9%,回收铜、银的纯度高于99.9%.  相似文献   
10.
为了清楚地仿真和评价非对偶蜗轮蜗杆啮合过程中的齿面啮合状况,解决企业生产加工中的实际问题,以Pro/E4.0为操作平台,VC++6.0为二次开发工具,根据齿轮啮合的原理,通过计算机打斑点和切剖面的方式,清楚地看到了齿面接触区的啮合斑点和剖面情况,通过计算机虚拟仿真系统不断调整加工参数,改善其齿面接触状况,实现非对偶蜗轮蜗杆传动过程中的最佳啮合,这种计算机虚拟仿真系统,大大地节省了生产过程中的反复加工试装,节省了大量的资源和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