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金属工艺   2篇
冶金工业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本文对用于生产TRIP800及DP800汽车板的1.8mm规格的高Al高强钢冷轧原板进行了电阻点焊试验。采用常规点焊工艺,难以得到较高的点焊拉剪力及合格的破裂模式。采用合适的焊后热处理点焊工艺,焊点拉剪力显著提高,并得到扣/孔模式的破裂。  相似文献   
2.
中碳钢高温力学性能研究及在连铸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袁伟霞  董汉雄  袁桂莲 《炼钢》1999,15(1):28-31
采用高温热模拟方法,研究了中碳钢的高温力学性能,对比分析了应变速率、冷却速率及化学成分等对性能的影响,并对其在连铸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3.
通过加入适量S元素,制成新型的展平型气保焊丝,对新型焊丝进行CO2气保焊工艺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展平型气保焊丝,焊接过程电弧稳定,焊接飞溅较小,焊缝表面波纹细小,焊接工艺性能有所提高;采用P-GMAW型焊机,其焊接工艺性能优于采用GMAW焊机;薄板焊接时,展平型焊丝小电流焊接能获得较好的焊缝成形。  相似文献   
4.
对含铜时效钢焊接热影响区粗晶区进行了焊接CCT图的测定及一次和二次模拟焊接热循环试验.结果表明,依据焊接CCT图可以大致确定实际冷却时间t8/5最佳范围为7~35s.一次热循环试验表明,热连轧的含铜钢焊接热输入范围较窄,在较大热输入条件下,焊接热影响区粗晶区出现脆化,脆化的原因是t8/5较大时生成了大量的粒状贝氏体.t8/5大于7s后,粗晶区开始出现软化.软化的原因是ε-Cu粒子的回溶、贝氏体板条宽化和铁素体数量增加共同作用的结果.二次热循环峰值温度Tp处于两相区时,发生显著脆化,脆化的原因是焊接冷却过程中形成了尺寸较粗大的粒状贝氏体及在原奥氏体晶界处形成了珠光体组织.  相似文献   
5.
 采用Gleeble 2000高温力学性能模拟实验机对不同冷却速率及不同拉伸速率下600 MPa级Al Mo系冷轧双相钢高温热塑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拉伸应变速率增大,双相钢的高温热塑性明显提高;降低冷却速率,能显著提高双相钢高温区(t>1 100 ℃)的塑性性能。为了避免铸坯在连铸过程中产生表面裂纹,矫直温度应保证在1 050~1 150 ℃范围内,同时二次冷却应采用弱冷水制度,以降低冷却速率。金相观察发现,沿奥氏体晶界呈网状分布的铁素体薄膜是造成两相区塑性低谷的主要原因,而AlN、FeO等析出相致使奥氏体单相区脆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