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5篇
金属工艺   2篇
建筑科学   2篇
水利工程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1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Fe(Ⅲ)离子交换改性膨润土,制得一种多相Fenton催化剂;以4-氯苯酚为模型污染物,研究不同反应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催化剂主要含SiO2及α-Fe2O3两种晶型,Fe是以高催化活性的α-Fe2O3形式存在。复合催化剂在H2O2及紫外光的协同作用下,经60 min反应后对4-氯苯酚的降解率约100%,TOC去除率约70%,且其循环使用性能较好。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控制溶液体系的pH值为6以及H2O2与4-氯苯酚浓度比约15较为适宜;在4-氯苯酚的降解过程中,C—Cl键持续断裂,Cl-被释放出来,降解过程生成了一些不含氯的中间产物。  相似文献   
2.
产絮凝剂菌的优化培养与絮凝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确定培养条件对产絮凝剂菌的影响,采用从活性污泥中已筛选得到的具有稳定絮凝活性的菌株G15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其最佳的培养基成分比(g/L):蔗糖20,酵母膏0.8,脲0.5,硫酸铵0.8,磷酸二氢钾5,并优化试验确定其最佳培养条件为:初始pH值为8、培养温度为25℃、培养时间为72h.同时对阳离子助凝剂和PH值对该微生物絮凝剂絮凝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Ca2 的助凝效果稳定且明显,该絮凝剂在碱性有较好絮凝活性.  相似文献   
3.
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生物絮凝剂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发出来的第三代絮凝剂,具有高效、应用范围广、无毒、无二次污染等特点.论文概述了微生物絮凝剂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微生物絮凝剂的结构、种类和絮凝机理,以及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指出了微生物絮凝剂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试验采用缺氧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处理我国南方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城市生活污水,研究了水力停留时间(HRT)、pH等因素对出水CODCr和氨氮的影响,并探索了该反应器的脱氮机理。试验结果表明,HRT为4 h时,反应器出水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二级标准;并且发现,当HRT≥8 h时,系统实现了短程硝化反硝化反应脱氮;而当HRT<8 h时,发现反应器脱氮以短程硝化反硝化反应和厌氧氨氧化反应同时并存现象。  相似文献   
5.
纯氧曝气/平板陶瓷膜工艺处理微污染原水中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试规模的设备中研究了纯氧曝气/平板陶瓷膜与活性无烟煤过滤一体化集成工艺对微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纯氧曝气可以显著降低跨膜压差,陶瓷膜在通量为100 L/(m2·h)下运行5 d后跨膜压差仅增长约1.22 k Pa。纯氧曝气/陶瓷膜工艺能够有效截留浊度、铁离子、锰离子和二甲硫醚,去除部分颗粒态TOC,活性无烟煤滤池能够利用生物作用有效去除DOC、氨氮、土臭素和2-MIB;纯氧曝气/平板陶瓷膜—活性无烟煤过滤一体化工艺的出水浊度约为0.1 NTU,出水中粒径2μm的颗粒数小于50 CNT/m L,原水氨氮为3 mg/L时出水氨氮均值为0.08 mg/L,且无亚硝态氮积累,出水铁离子平均为0.009 mg/L,锰离子平均为0.027 mg/L,典型嗅味物质浓度低于检测限,大大提高了出水的安全性。因此,纯氧曝气具有显著的强化作用,该一体化工艺能实现对微污染原水的深度处理。  相似文献   
6.
滤池反冲洗废水回用和混凝性能的改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湘江原水为研究对象,对滤池反冲洗废水回用进行了小试及生产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滤池反冲洗废水直接回用至反应池,不仅可以回收水量,而且还改善了混凝性能,提高了反应沉淀效果,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聚合铝的混凝作用机理,以不同碱化度的聚合铝为混凝剂,考察了p H对聚合铝的形态分布、混凝效果及总溶解性残余铝的影响。结果表明,p H对聚合铝形态分布的影响十分明显,碱化度越低影响越显著;预制Alb和Alc在混凝过程中相对比较稳定,而低聚合度的Ala受p H影响显著;Ala在混凝过程中表现出阳离子的性质,电中和能力弱;与高Alb含量的聚合铝相比,高Alc含量的聚合铝出水浊度降低,但不能提高出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去除率;总溶解性残余铝含量与混凝过程中Ala的含量有直接关联。  相似文献   
8.
针对物理和化学除藻技术存在的不足,介绍了近年来微生物在除藻方面的应用成果及现状.微生物除藻技术分为病毒除藻、原生动物除藻和细菌除藻3大方面,主要从微生物的类型、控藻机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微生物控藻技术被认为是一种生态修复技术,对国内外微生物在除藻方面的应用研究进行了概括总结,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评价和展望,为实...  相似文献   
9.
MBBR法处理城市污水去除污染物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小试规模的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处理南方热带亚热带地区城市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探讨了水力停留时间、pH、填料填充率、冲击负荷对反应器处理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NRT为6 h,进水COD为300mg·L-1,氨氮质量浓度为15 mg·L-1,填料体积填充率为30%,pH为7左右时,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对COD、氨氮、TN的去除率分别为83.4%、80.1%、49.7%.  相似文献   
10.
N掺杂TiO2光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饱和尿素溶液水解沉淀工艺制备水合TiO2,将水合TiO2在400~700℃的空气气氛下煅烧2h,制得淡黄色的N掺杂TiO2光催化剂。对样品的煅烧过程进行分析,采用XRD,TEM,BET及UV-Vis等对其物相、粒径、比表面积、掺氮量、吸光性能及可见光催化性能等进行测试和表征。结果表明:掺杂氮元素主要以形成配合物分子形式均匀分布在煅烧前驱体中,在TiO2从无定形转变为锐态矿型的过程中,掺杂氮元素以Ti—N化学键的形式进入到Ti02晶格中;该N掺杂TiO2光催化剂样品的粒径为10-30nm,比表面积为30~70m^2/g,掺氮量约3%,能吸收波长400nm以上的可见光;样品在波长主峰420nm的荧光灯激发下,反应3h后对2,4一二氯苯酚的光催化降解率超过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