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金属工艺   4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随着人类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地面和地上空间开发利用逐渐饱和,为解决城市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建筑空间拥挤、交通堵塞、环境污染严重、城市综合防灾能力薄弱等.发展利用地下空间日益受到重视,但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尚在起步阶段,如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资源节约型城市,成为我国城市建设面临的重大课题.武汉作为特大城市,可开发利用的地下空间较大,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有效提高其经济效益,对武汉市城市化进程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末端淬火实验、硬度测试、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淬火速率对7085铝合金时效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末端淬火过程中,距离淬火端越近,淬火速率越大,时效后的峰值硬度越高。当时效温度较低时,淬火速率越大,则空位扩散激活能越小,时效处理后的硬度达到峰值的时间越短,硬度值越大;随着时效温度的提高,不同淬火速率样品达到峰值的时间不断接近;当时效温度达到160℃时,不同淬火速率样品达到峰值的时间相同,均为10 h。TEM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淬火速率降低,淬火过程中析出的平衡相η数量和尺寸也随之增加,时效后析出的强化相η'数量减少,尺寸增加,弥散程度降低。  相似文献   
3.
利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对7A55铝合金在300~450°C温度范围和0.01~1 s-1应变速率范围内的热变形行为进行研究。建立了7A55铝合金的热加工图,对该合金的热变形行为进行了遵循幂律关系的动力学速率分析。结果表明:7A55铝合金在410~450°C和0.05~1 s-1的热变形条件下发生了动态再结晶。热加工图的分析结果与动力学分析结果的吻合度较高。动态再结晶及动态回复变形的表观激活能分别为91.2和128.8 kJ/mol,这说明7A55合金的动态再结晶机制为晶界自扩散,而动态回复机制为位错的交滑移。  相似文献   
4.
采用标准的剥落腐蚀浸蚀实验、剥落腐蚀后样品的强度损火测量以及电化学阻抗谱等技术,对固溶后经不同淬火转移时间处理的7050-T6态样品的剥落腐蚀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7050-T6铝合金的抗剥落腐蚀性能随着淬火转移时间的延长而减小。背散射电子扫描连同透射电镜观察揭示,影响合金腐蚀性能的最主要因素是晶界的析出相覆盖率和析出相的微观组织,而晶界附近的贫溶质区对其不产生影响或影响较小。通过对合金进行静电势扫描发现,合金的剥落腐蚀敏感性与瞬态电势之间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即可以测试瞬态电势变化的数量来表征材料的剥蚀性能。  相似文献   
5.
以硬度为主要表征手段研究双级淬火的中间淬火温度和保温时间对6016铝合金板材的时效及模拟烤漆行为的影响。采用DSC和透射电镜对比分析常规淬火和双级淬火对随后自然时效态样品与烤漆态样品纳米相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的中间淬火工艺制度为(100℃,1 h),并且该工艺下合金自然时效过程性能稳定,但随后人工时效硬化速率大;双级淬火样品自然时效后表现出良好的塑性(δ28%)、成形性(σ_(0.2)120MPa,n≈0.24,r≈0.78)和模拟烤漆后强化能力(σ_(0.2)220 MPa,PBR110MPa)。双级淬火样品在100℃淬火时形成了均匀弥散并大于临界尺寸的Mg-Si团簇。这些团簇可抑制自然时效过程中小尺寸团簇的形成,从而保持这些样品的性能基本不变。这些团簇使得随后人工时效过程中β″相激活能由76.0 kJ/mol降至57.5kJ/mol,促进了模拟烤漆后形成的β″相的析出,从而提高双级淬火样品的烤漆硬化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