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金属工艺   4篇
轻工业   1篇
冶金工业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热工系统的信号一旦受到干扰将严重影响测量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对系统的控制与机组安全运行带来一定隐患。故文章分析了接地对系统信号产生干扰原因与常见的措施,并结合工程实例总结了现场接地施工中应当注意的问题,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无机晶体结构数据库(ICSD,2005)和Powdercell2.4 X射线衍射全谱拟合软件分别对W-WC、W_2C-WC、CoO-Co_3O_4三个两相体系进行了定量相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对于上述简单的二相体系,在不存在择优取向和无定型相的条件下,定量相分析结果与其名义相组成非常吻合,可以试用于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了金相显微镜、SEM、离子束抛光等分析手段,对冷镦模用WC-25%Co硬质合金烧结态、高温淬火热处理、低温淬火热处理的孔隙的微观特征及其分布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淬火热处理孔隙的分布特征与形成原因。结果表明,WC-25%Co硬质合金经淬火热处理后产生大量孔隙,孔隙呈圆弧形和不规则形,产生于WC晶粒桥接严重的部位、WC/Co的边界处以及Co层较薄处。淬火热处理合金的孔隙呈现由外表面向中心区域逐渐增多增大的分布特点,外边缘存在几十到几百微米厚的无孔隙区域,高温淬火热处理较低温淬火热处理而言,外边缘无孔隙区域更小而内部孔隙较多较大。淬火热处理孔隙的梯度分布是由于冷却过程中合金外表与内部刚性的梯度变化以及收缩内应力共同作用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4.
对DEH控制系统进行分析,对调节阀存在高频振动进行总结,提出解决办法及改进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硬质合金中异常长大晶粒生长方向的EBSD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在硬质合金烧结过程中的晶粒异常长大是影响硬质合金产品质量的重要问题,本文采用EBSD分析硬质合金中异常长大晶粒的取向,结果表明:由于硬度大,样品进行金相抛光后可直接进行EBSD分析;粗晶晶粒生长完整,没有亚晶界;在烧结过程中,WC晶粒沿晶向{1120}﹤110﹥择优生长。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工业纯钻粉、钴基合金、硬质合金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运用X射线衍射、金相、扫面电镜能谱、EBSD等分析技术,并结合晶体学的相关知识研究了钴的基本特性、微观结构及其切变机制。通过研磨工业纯钴粉,比较分析研磨前后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定性描述了钻粉的α-Co向ε-Co的转变过程;实验制备了不同固溶W含量的Co基合金,并对合金金相组织及相结构进行了分析;对淬火后的WC-10%Co硬质合金,研究了在不同回火温度、时间工艺参数条件下合金粘结相Co的微观组织结构变化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通过离子束抛光制样,运用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技术研究了WC-20%Co硬质合金中的α-Co与ε-Co形貌特征及其分布状态。实验结果表明:α-Co结构的稳定性较差,α-Co向ε-Co的转变的相变驱动力仅几J/mol;固溶W含量对钴基合金中晶粒的孪晶组织有重要的影响,Co基合金中固溶的W含量越多其孪晶组织越少,且α-Co含量越多;硬质合金淬火后回火实验说明硬质合金粘结相Co的8马氏体相变过程既可在较高温度、短时间内形成变温马氏体ε-Co,也可在较低温度、长时间下形成恒温马氏体ε-Co,合金内部组织内应力的释放会引起α-Co向ε-Co的转变;EBSD分析发现硬质合金中粘结相大部分是以α-Co结构存在,ε-Co呈条带状,厚度在2μm以下,长度在6μm左右,主要分布在粘结相与WC相的界面处或较厚钴层的中间部位。文中重点论述了硬质合金ε-Co马氏体的基本特征及其切变机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