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金属工艺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冶金工业   4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1.
近年中国钛工业的发展成就令世界瞩目,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许多不足和缺陷,难以满足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明年,世界钛会在中国召开,正是国人近距离接触世界钛业先进技术和旗舰企业的绝好机会。这次钛会带给中国的不应该仅仅是一次会议的举办权!  相似文献   
2.
2014年9月21日,“2014新材料国际发展趋势高层论坛——3D打印材料技术前沿论坛”在与会代表的密切关注下,在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都市之门二层学术报告厅隆重召开,现场异常火爆,会场内外座无虚席。笔者全程听取了10位报告人关于3D打印材料,3D打印技术的主要特征、进展以及在工业和生物医学领域应用前景等方面的报告。正如中国工程院卢秉恒院士的报告所说,3D打印技术正在改变世界。3D打印是一种颠覆性的制造技术,参照的是打印机技术原理,分层加工。传统制造技术是“减材制造技术”,3D打印则是“增材制造技术”,它具有制造成本低、生产周期短、能最大限度满足个性化需求等优势。利用3D打印技术为飞机、宇宙飞船和聚变项目制造的零部件要比常规部件更轻、更坚固、更廉价。因为增材制造技术几乎是“零浪费”,并且相比焊接和熔合的方法,产品更坚固、更轻。因此,3D打印技术被誉为“第三次工业革命最具标志性的生产工具”。  相似文献   
3.
2014年9月21日,"2014新材料国际发展趋势高层论坛——3D打印材料技术前沿论坛"在与会代表的密切关注下,在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都市之门二层学术报告厅隆重召开,现场异常火爆,会场内外座无虚席。笔者全程听取了10位报告人关于3D打印材料,3D打印技术的主要特征、进展以及在工业和生物医学领域应用前景等方面的报告。正如中国工程院卢秉恒院士的报告所说,3D打印技术正在改变世界。3D打印是一种颠覆性的制造技术,参照的是打印机技术原理,分层加工。传统制造技术是"减材制造技术",3D打印则是"增材制造技术",它具有制造成本低、生产周期短、能最大限度满足个性化需求等优势。利用3D打印技术为飞机、宇宙飞船和聚变项目制造的零部件要比常规部件更轻、更坚固、更廉价。因为增材制造技术几乎是"零浪费",并且相比焊接和熔合的方法,产品更坚固、更轻。因此,3D打印技术被誉为"第三次工业革命最具标志性的生产工具"。  相似文献   
4.
第十二届世界钛会召开的筹备过程,实际上是一次全国范围内的资源调度过程,即最大限度地调动政府、企业、科研机构以及个人的多方力量,在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下,以会议为契机,以点带面,才能大幅度推动钛产业的快速发展。要办好这次盛会,  相似文献   
5.
第十二届世界钛会的主办权来之不易,是周廉院士带领的中国代表团精心筹备,众志成城,艰苦努力而得来的。回首中国申办世界钛会的艰辛历程,不禁令人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6.
钛科学和技术的综合实力及其在国际同行中的认可度,是一个国家能否获得世界钛会主办权的决定性因素。"第12届世界钛会"的成功申办,标志着我国钛科学技术已开始跨入国际先进水平的行列,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在钛产业界的国际地位,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7.
1前言 每年的MRS会议,时间、地点不变,会议主办方认为5000~6000人的会议如果每年更换场地会产生很多问题和风险;继承传统模式,使得会议既保留了自己的特色,也使会议承办方和参会者能够轻松自如地应对。波士顿这座文化古城将展会、宾馆与商业区紧密联结在一起,足以满足如此众多的分会安排及参会代表的饮食、住宿需求,确保每次秋季会议的圆满召开。  相似文献   
8.
第十二届世界钛会已定于2011年6月19日至25日在我国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此刻,离世界钛会奔赴中国整整还有一年时间。明年的6月19至25日,将是世界钛界同仁齐聚北京,共商钛科技发展大计的璀璨学术之周。  相似文献   
9.
采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对0.2%Sc-2%TiB2/6061复合材料进行热压缩实验,研究了该材料在变形温度为623~773 K、应变速率为0.001~1 s-1条件下的热变形行为,基于应力应变曲线,构建了材料的本构方程及热加工图。结果表明:0.2%Sc-2%TiB2/6061复合材料的流变应力随变形温度的升高和应变速率的降低而降低,材料的热变形激活能为227.751 kJ/mol;在热压缩过程中,失稳区主要出现在高应变速率区域(663~773 K,0.132~1 s-1)及低温区域(623~655 K,0.001~0.040 s-1),最优的热加工区域为变形温度703~773 K、应变速率0.017~0.107 s-1。热变形过程中该材料的软化机制主要为动态回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