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化学工业   3篇
金属工艺   19篇
机械仪表   3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20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冶金工业   24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硅钢极薄带三次再结晶退火过程中的组织演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异步轧制方法将成品工业取向硅钢板冷轧到0.10mm,然后在氢气热处理炉中进行三次再结晶高温退火,研究异步轧制硅钢极薄带退火过程中的再结晶过程.结果表明,硅钢极薄带在800℃退火时发生初次再结晶,晶粒取向主要为高斯取向,磁感低;900℃时初次再结晶中极少数晶粒突然长大而发生二次再结晶,对0.1mm的极薄带不能形成完善的高斯织构,磁性能下降;在1200℃时在合适的退火条件下可以发生三次再结晶,在极薄带中获得了取向集中的高斯织构和优异的磁性能.  相似文献   
2.
某热轧厂近期生产的X65管线钢在用户使用过程中出现较严重的横向裂纹,为此,通过对X65管线钢的金相组织观察和强度、延伸率、冲击韧性测试,分析了该钢组织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微观组织无明显偏析,连铸工艺参数选择不当是X65出现裂纹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兰亮云  邱春林  赵德文 《轧钢》2009,26(5):39-42
介绍了常规TMCP工艺和HTP工艺在管线钢生产方面的发展历程和管线钢整体的化学成分设计情 况,对比分析了主要微合金元素Mo和Nb分别在常规TMCP工艺和HTP工艺中的作用,论述了常规TMCP工艺的机理,即通过奥氏体再结晶区粗轧来细化奥氏体组织和非再结晶区精轧来增加奥氏体内位错密度,提高铁素体的形核率细化相变后的组织,最后根据终轧厚度对钢板采用不同的冷却方式来获得良好性能。分析了HTP工艺与常规TMCP工艺的主要不同点,并指出HTP工艺经济效益优于TMCP工艺,已成为目前高强度管线钢生产的主要工艺。  相似文献   
4.
采用同步、异步组合轧制方式将成品工业取向硅钢板冷轧到0.08mm,然后在纯氢气炉中高温退火,采用ODF和反极图定量分析硅钢薄带的冷轧和再结晶织构。研究结果表明,在同步、异步组合轧制方式下,冷轧薄带的变形织构与一般常规冷轧板的相同,但沿板厚呈现了不对称分布,经840℃保温6h退火,晶粒取向为集中的{110}〈001〉。  相似文献   
5.
采用Gleeble-3800型热模拟试验机和单道次压缩试验对ML40Cr冷镦钢金属塑性变形抗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变形程度下,塑性变形的ML40Cr冷镦钢仍存在强化,变形抗力随变形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在低应变速率下,温度大于1000℃时发生动态再结晶;变形抗力随着变形速率的增加而增大;多数情况下,变形温度增高,变形抗力降低,只有在两相区低应变速率下出现相反的情况。同时建立了ML40Cr冷镦钢变形抗力数学模型,为冷镦钢低温轧制计算轧制力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EH36高强度船板钢奥氏体连续冷却的转变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Gleeble2000型热模拟试验机对EH36船板钢连续冷却相变行为以及在增速冷却和减速冷却条件下的相变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连续冷却条件下,在400-650℃范围内,冷却速率在4~16℃/s时,相变组织以贝氏体组织为主且随着冷速的增大贝氏体的体积分数增加;在冷却速率≥1℃/s时,先以一定速率冷却至600℃,然后将冷速减半时,其显微组织与半速恒速冷却组织相近;而先以一定速率冷却至600℃,然后将冷速加倍时,其显微组织与两倍速恒速冷却的显微组织相近。  相似文献   
7.
提出锻造过程等向性的有限元计算方法,首先计算锻造过程中有限单元在X、Y和Z方向的变形功,然后对每个方向的变形功进行累积,根据等向性的定义计算所有单元的方向累积变形功之比。结果显示,采用径向十字锻造方法的两镦两拔锻造工艺下(2次镦粗比为2,2次拔长比为2)的H13钢等向性计算结果为0.50和0.47,试验实测结果为0.51和0.48;采用轴向反复镦拔法的一镦一拔、两镦两拔锻造工艺下(镦粗比为2,拔长比为2)的718钢等向性计算结果分别为0.76、0.81和0.92、0.98,试验实测结果分别为0.771、0.824和0.948、0.974,提出的模具钢锻造过程等向性预测方法,对于降低制造成本和优化锻造工艺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利用三维热力耦合有限元模型,对3Cr2MnNiMo钢锻造过程中锻件的温度场、应力场以及等效应变场进行了分析,预测了变形过程中的金属流动规律。通过对3Cr2MnNiMo钢进行热力模拟试验,获得该钢的高温热变形抗力,确定了其高温本构模型,并提出了采用方向累积变形功衡量锻件等向性的方法,对不同锻造方式锻件的等向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热力耦合的方法分析不同的锻造过程,能反应锻造过程的基本特征,对减少生产成本,改善锻件成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有限元模拟条件下,采用方向累积变形功衡量锻件等向性符合实际,对优化锻造工艺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邱春林 《包装工程》2005,26(2):147-149,157
李渔是清初杰出的文人设计家.本文认为,李渔的设计宗旨就是依据自己的个性和才情,设计具有诗画意境的生活环境,为生命增添情趣.他的设计具有整体意识,强调实用和娱情的结合,追求"妙肖自然"的设计美学,并提出了"因地制宜"、"制体宜坚"、"浓淡得宜"等工艺法则.  相似文献   
10.
 采用CO2焊接方法焊接X100管线钢,分析了不同焊接工艺下焊接接头组织和性能的变化特征。随着焊接热输入的增加,焊接接头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降低,焊缝和热影响区处的冲击吸收功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而焊缝组织均以针状铁素体(AF)为主。焊接热输入为1.17 kJ/mm时,粗晶区的显微组织主要是贝氏体铁素体(BF),强韧匹配性最为优异;当热输入增加至1.91 kJ/mm时,粗晶区的组织除了BF外,还出现了粒状贝氏体(GB),强韧水平明显降低。综合考虑,可将1.17 kJ/mm作为X100管线钢CO2焊接时的最佳热输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