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1篇
化学工业   8篇
金属工艺   3篇
水利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燃烧合成陶瓷层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燃烧合成涂层技术是一种新兴的表面改性和表面涂层技术。简要介绍了燃烧合成陶瓷涂层技术的工艺原理,特点,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以重庆新建PS 500 kV变电站为例,将变电站和进线段结合起来,视为一个统一的网络,建立了500 kV变电站雷电侵入波仿真模型。仿真分析了变电站运行方式、避雷器配置方案、进线段杆塔冲击接地电阻及主变同避雷器间距离对主变侵入波过电压的影响以及发生绕击时主变上的侵入波过电压,优化了避雷器的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3.
Ti/Si复合纳米微粒光催化降解NO2^—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不同质量比的Ti/Si复合纳米,并利用XRD、BET、XPS、UVvis等技术研究了Ti/Si复合微粒的表面结构形态变化,以及对污染物NO2^-光催化降解的影响,研究表明,Ti/Si复合微粒的光催化活性明显高于TiO2微粒,并且m(Ti):m(Si)=2:1时催化降解NO2^-最佳。TiO2微粒以脱钛矿相高度分散在SiO2网络中,粒径约为10nm,并与SiO2形成Si-O-Ti桥氧结构,提高了TiO2微晶的热稳定性,比表面积和表面缺陷。UV-Vis吸收光谱显示复合微粒的光谱吸收发生蓝移,有利于吸附降解污染物NO2^-,所合成的Ti/Si复合纳米微粒是一种具有实用价值的新型光催化剂。  相似文献   
4.
金华峰 《腐蚀与防护》2001,22(4):169-172
详细分析了硫磺回收装置中冷凝冷却器的腐蚀原因,在生产实践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防护策略。  相似文献   
5.
燃烧合成陶瓷涂层技术的应用研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金华峰 《表面技术》2000,29(6):26-29
燃烧合成表面涂层技术是一种新兴的表面改性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表面涂层技术是获得及提高材料综合性能的重要途径。为实现材料的功能复合等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燃烧合成陶瓷涂层技术的工艺原理、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及其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6.
观察分析了彭水水电站3号发电机轴电流的变化特点,推断出故障原因后,经返厂处理消除缺陷。供同类型机组在处理轴电压、轴电流问题时参考。  相似文献   
7.
金华峰 《湖南电力》2010,30(1):11-15
针对气体绝缘封闭式开关设备(GIS)中快速暂态过电压(VFTO)产生的原因、出现的种类、对GIS本身以及对外部设备的危害等问题,对某水电站500 kV GIS建立了系统的仿真模型,利用电磁暂态仿真软件ATP-EMTP,计算分析了隔离开关在3种典型操作方式时在主变压器线圈上引起的VFTO,并提出了防止VFTO的运行操作要求。  相似文献   
8.
金华峰  李文戈 《化学世界》2008,49(3):133-138
采用改性技术和浸渍一沉淀法制备出纳米固体超强酸催化剂S2O2-8/ZrO2-Al2O3.通过正交试验获得了催化荆制备的最佳条件.用XRD、TEM、BET、TG-DTG和化学分析等手段分析了S2O2-8/ZrO2-Al2O3的晶化过程、比表面积、含硫量和热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这四个方面对催化荆的酸性有较大影响.500~650℃焙烧温度下制备的催化荆属纳米材料(<41 nm),有较大比表面积和较好的热稳定性.以优化的催化剂S2O2-8/ZrO2-Al2O3通过正交试验得到合成乙酸苄酯的最佳条件为:n(苄醇):n(乙酸)=1.3:1.0,催化荆用量为0.8 g(以0.2 mol乙酸为准),带水荆苯用量为14 mL,反应时间为2.5 h,催化剂重复使用7次酯化率在90%以上,该催化荆具有催化活性高、不污染环境、可重复使用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以工业硫酸钛为原料,不使用有机模板剂,采用超声化学法一步水解制得吸附硫酸根的介孔偏钛酸,500℃焙烧得到介孔SO42-/ToO2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高分辨透射电镜、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低温氮吸附-脱附和紫外-可见光谱(ultraviolet-visible spectroscopy,UV-Vis)等多种手段对催化剂结构及光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硫酸根在焙烧过程中与前驱体介孔偏钛酸孔壁上自由羟基的键合起到了孔结构导向及支撑作用.500℃焙烧后,样品具有161.3m2/g的比表面积及4.1 nm的平均孔径,酸强度(H0)介于-14.52与-16.02之间,硫的质量分数为2.8%,晶型全部为锐钛矿相.介孔SO42-/TiO2的UV-Vis吸收强于市售纳米TiO2(Degussa P25),并使TiO2的UV-Vis吸收光谱产生25nm的红移,导致其光催化活性提高.以光催化降解对氯苯酚为探针反应,用250W紫外灯照射2h后,40mg/L的对氯苯酚降解率可达96.2%.  相似文献   
10.
Ti/Si复合纳米微粒光催化降解NO-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不同质量比的Ti/Si复合纳米粉末,并利用XRD、BET、XPS、UVvis等技术研究了Ti/Si复合微粒的表面结构形态变化,以及对污染物NO-2光催化降解的影响.研究表明,Ti/Si复合微粒的光催化活性明显高于TiO2微粒,并且m(Ti)m(Si)=21时催化降解NO-2最佳.TiO2微粒以锐钛矿相高度分散在SiO2网络中,粒径约为10nm,并与SiO2形成Si-O-Ti桥氧结构,提高了TiO2微晶的热稳定性,比表面积和表面缺陷.UV-Vis吸收光谱显示复合微粒的光谱吸收发生蓝移,有利于吸附降解污染物NO-2,所合成的Ti/Si复合纳米微粒是一种具有实用价值的新型光催化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