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金属工艺   3篇
冶金工业   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针对以往热镀锌板以碳作为强化元素的碳锰设计中易出现成品带钢板面不良的缺陷,以及采用超低碳钢添加微合金元素强化时成本较高的问题,以厚度规格为0.3 mm、强度为320 MPa的典型薄带热镀锌产品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成分对成品热镀锌钢板质量的影响;并在成本控制的前提下,通过碳与磷成分的组合优化,提出了一套以碳锰设计为基础、兼顾产品质量的成分综合优化方案。将综合优化方案应用到某钢铁企业的生产实践后,生产出了强度为320 MPa以上、表面无色差等缺陷的镀锌薄板产品,满足了家电裸用的要求,且给企业创造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具有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王彬  魏宝民 《金属热处理》2022,47(6):115-118
以0.19 mm规格T4冷轧镀锡板为研究对象,利用Gleeble-3500热模拟机进行退火及过时效退火模拟试验,分析了T4镀锡板退火温度对组织性能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板再结晶开始温度约为575 ℃,再结晶结束温度为640~670 ℃。过时效退火温度为560 ℃时,试验钢处于再结晶初始阶段。过时效退火温度高于575 ℃,随着退火温度升高,再结晶程度越为充分。过时效退火温度达到640 ℃后,再结晶形核已经完成,逐渐形成无畸变新晶粒。此外,T4镀锡板经时效退火处理后,其硬度随过时效退火温度升高呈下降趋势,在540~640 ℃过时效退火因发生再结晶导致硬度降幅显著(49 HV),640~670 ℃过时效退火则硬度降幅较小(9 HV)。  相似文献   
3.
以国内的某些钢瓶厂为例,介绍了典型焊接气瓶用钢HP295、HP325、HP345制瓶工艺,结合常见的制瓶工艺失效形式,提出对钢板的质量要求,并分析了满足这些质量要求应该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热镀铝锌产品在用户加工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生脱锌.本文对加工脱锌缺陷进行了微观形貌和能谱元素分析.结果表明,脱锌缺陷产生原因可分为三类:基板组织异常、镀层厚度异常增加、基板表面氧化或残碳.同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预防脱锌缺陷发生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5.
王彬  魏宝民 《轧钢》2022,39(3):37-42
冷轧后退火处理是冷轧板带生产中的重要工序。利用Gleeble-3500热模拟机对0.35 mm薄规格SPCC冷轧带钢在不同退火制度下显微组织及其再结晶行为进行了研究;基于JMAK模型,建立了SPCC钢再结晶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SPCC带钢退火温度为540 ℃时,保温过程以铁素体回复为主,铁素体再结晶体积分数为10.52%;退火温度为560~640 ℃时,铁素体发生再结晶及晶粒长大,再结晶体积分数达97.38%~99.39%。相同退火温度下,铁素体再结晶体积分数与保温时间呈指数关系,在短时间保温条件下,铁素体没有足够时间再结晶,其组织为典型冷轧纤维状组织;再结晶基本完成后,微观组织趋于稳定,保温时间延长有利于再结晶晶粒的继续长大。此外,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达到相同再结晶体积分数所需要的时间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6.
针对热镀铝锌机组产品力学性能超差的问题,在对产品力学性能影响参数进行重要度分析和数据样本聚类分析的基础上,建立热镀铝锌机组产品力学性能BP神经网络预报模型,实现带钢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与断后伸长率等力学性能参数在统计学意义上的计算。基于平整轧制机理模型,以变形抗力为桥梁,根据平整轧制过程中实时轧制力数据模型,反算出带钢出口处变形抗力的波动情况,以此对由BP神经网络模型预报得到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断后伸长率进行修正,进一步形成了一套神经网络模型与物理冶金模型相结合的热镀产品力学性能预报技术。将此技术应用到了某钢厂热镀铝锌机组生产现场,为该机组生产工艺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针对热轧过程中温度波动生产的带钢在冷轧过程变形抗力变化的问题,将变形抗力分为初始变形抗力和加工硬化量两个部分,建立变形抗力初始模型.将终轧温差、卷取温差、由温差引起的加工硬化量的变化量、标准热轧终轧温度、实际热轧终轧温度、标准热轧卷取温度以及实际热轧卷取温度等因素考虑在内,以多项式函数建立起热轧温度特性波动对冷轧变形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