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1篇
化学工业   2篇
金属工艺   9篇
矿业工程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冶金工业   3篇
  2010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球磨对ZrO2(Y2O3)超细粉末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共沉淀法制备煅烧态ZrO2(Y2O3)超细粉末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球磨对其物理和烧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球磨虽可以有效地减小粉末的团聚尺寸,但对粉末一次颗粒尺寸的的影响不大,球磨可以显著增加团聚程度较严重的锻烧态粉末的比表面积,但对团聚程度较轻的粉末,其影响大:球磨还可显著减小粉末的晶粒尺寸,这与粉末在球磨过程中发生了相变有关。此外,对团聚较严重的粉末,球磨可改善其烧结性能,但对团聚程度较轻的粉  相似文献   
2.
针对酸性氯化物中黄铁矿还原浸出锰结核的溶液成分特点,选择黄钠铁矾法进行了沉淀分离铁的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和晶种以及溶液pH值是影响铁矾沉淀的重要因素。在pH2.0左右,溶液温度高于90℃,足量晶种加入的情形下,150min后可将溶液中的铁含量降至0.1g/L。沉矾过程的表观活化能为94.66kJ/mol。黄铁矿氧化生成的硫酸根随铁一同沉淀,从而消除了SO2-4在氯化物体系中的积累。  相似文献   
3.
多元醇还原制取球形钴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自制 Co(OH) 2 为原料 ,乙二醇为溶剂和还原剂 ,制得了分散性很好的球形超细钴粉。研究了单位体积乙二醇中 Co(OH) 2 加入量对钴粉的粒径和形貌的影响。用SEM、XRD、BET和激光粒度分析仪测试粉体的粒子形貌、晶体结构、比表面积和粒度分布。测试结果表明多元醇还原的钴粉为球形 ,以面心立方晶体为主 ,还有微量的简单六方 ;钴粉粒度分布较窄 ,平均粒径为 0 .88μm,比表面积为 3 .46m2 /g,钴含量 >99.5 %。  相似文献   
4.
高密度高活性球形Ni(OH)_2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采用“受控中和水解法”进行了金属氢化物-镍电池用的高密度高比容量球形Ni(OH)2的制备研究,讨论了pH值、添加剂、加氨量等操作条件对Ni(OH)2堆积密度及电活性等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用本文论述的方法可以制得高密度高比容量球形Ni(OH)2颗粒,振实密度在2.0g/cm3以上,比表面积在15~20m2/g。添加氨水后可以改变Ni(OH)2的结晶程度,采用复合添加剂比单一添加剂更能有效地提高Ni(OH)2的活性和改善镍电极的性能。使用该Ni(OH)2作为活性物质的电极,其容量可达到260mAh/g。这种Ni(OH)2特别适合于用作金属氢化物-镍电池的正极活性材料。  相似文献   
5.
团聚参数在氧化锆超细粉末团聚状态表征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新的团聚参数Na(50),定义为团聚体平均包含粉末一次颗粒的数目。以共沉淀法制备的ZrO2(Y2O3)超细粉末的团聚状态为研究对象,将Na(50)与目前较常用的团聚参数AF(50)及AF(50)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Na(50)能更好地反映粉末的实际团聚状态。此外,导出了团聚体的平均Stokes球径与团聚体相对密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氯化铵溶液中还原浸出海洋锰结核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亚硫酸钠作还原剂对氯化铵溶液中海洋锰结核的浸出行为进行研究,探讨Na2SO3加入量、NH4Cl浓度及初始pH值、浸出温度和时间等对锰结核中铜、镍、钴、锰、铁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5.0mol/LNH4Cl溶液中,初始pH值约5.0及80℃、180min,锰结核与Na2SO3等量加入时,铜、镍、钴、锰的浸出率分别为88.56%、96.14%、78.57%、35.2%,铁几乎未被浸出。而在同样的条件下,控制浸出过程的pH值4.0左右,120min后铜、镍、钴、锰、铁的浸出率分别为90.21%、98.80%、91.43%、98.11%、20.13%。  相似文献   
7.
固相诱导沉淀法制备单分散NiO微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草酸以固体粉末形式添加到镍氨配合溶液中,沉淀出均一分散的草酸镍铵复合盐(类)球形颗粒,经热分解后可得到单分散NiO微粒。草酸以粉末形式加入,其固液界面对草酸镍铵沉淀微粒的形貌具有显著的诱导效应。实验研究表明,当配合溶液的氨镍摩尔浓度比等于5︰1(其中镍离子浓度设定为0.5mol·dm-3),反应温度为40℃,加入草酸后混合溶液pH值为8.8,反应时间为10min时,得到平均粒度为1.1μm的沉淀颗粒,450℃下热分解后粒子体积发生收缩,形成平均粒度为0.8μm的NiO微粒。该方法易于得到均一的单分散微粒,并可显著减小沉淀母液的体积量。  相似文献   
8.
通过极化测量,对氯化物体系中镍阴极还原电化学行为进行研究,系统探讨了溶液中总镍浓度、氧化铵含量、氯化钠含量、硼酸浓度、电解液PH值及等工艺条件对阴极还原的影响,分析了镍阴极还原电化学行为变化的原因。本研究对氯化物体系中电解沉积镍粉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生物矿化作用机理及其主要的生物控制因素,指出了模拟生物矿化机理控制粉末结构形貌的三个途径,展望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结晶形态对冲击性能的影响,模压烧结法制样,发现不同工艺条件制备的UHMW-PE制品的结晶形态差别很大,从而导致材料的抗冲击也截然不同,制品冲击强度取决于结晶度,晶体结构形态,工艺条件控制UHMWPE结晶形态为直径较粗大的类串晶形态,有利于提高制品的冲击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