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机械仪表   4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原子能技术   12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使集成度不断提高,器件尺寸减小,线条变窄。现常用的多晶硅栅和互连,由于电阻率高,限制了集成电路的速度。近年发展起来的硅化物材料,因其电阻率低、稳定性好、自对准性能好而常被用作大规模集成电路中的欧姆接触,互连和肖特基势垒。  相似文献   
2.
使用X光聚束系统的X射线荧光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颜一鸣  丁训良 《核技术》1994,17(6):340-342
复合光导管组成的X光透镜可将发散的X光束聚至直径φ0.5mm,聚束后的功率密度增加10^4倍,这种新型的X光透镜已用于X射线荧光分析研究,使用X光管功率仅2W,而探测限可达10^-9-10^10g.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要介绍了中子能区为热能—20兆电子伏总的次级γ产生数据及评价概况。在兆电子伏能区对Fe和Al的数据作了典型评价的基础上,对各能区数据的评价和推荐问题提出了具体意见。  相似文献   
4.
本工作用卢瑟福背散射研究了离子束混合方法形成硅化钨的条件。通过对热烧结和离子束混合法的比较,结合X射线衍射分析相结构的结果,指出离子束混合法可降低形成二硅化钨所需的退火温度。观察到氧杂质对形成条件的影响,简单讨论了离子束混合形成硅化物的机理。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用As离子束混合形成WSi_2的结构和电性质的研究结果。指出在衬底温度350℃下注入,WSi_2的形成温度可大大降低.WSi_2薄膜电阻率随后退火温度的变化与微结构有关.淀积薄膜过程中引入的氧杂质限止晶粒生长,影响WSi_2薄膜的电阻率.观察到退火过程中氧杂质和注入As离子的再分布和严重丢失.进一步讨论了离子束混合形成硅化物的机理.  相似文献   
6.
课题开发设计了一种新颖的脚蹬装置.新颖设计特点是可调节性.实现功能的核心是棘轮.装置的主要组成有三角形外壳、棘轮、偏心轴、重块等.主要用途配置在人力车上.设计要点是三种状态的可调节性动态调节作用点增加力臂长度;常态调整运动半径;静态平衡调重.通过计算,在动态调节作用下的分析结果表明可省力40%,增加做功能力53%,用力不做功的死点消失了.脚蹬运动半径的最大调整率13.3%.在设计中运用人机工程学的概念,开发思维用于实践,为教学服务.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用网络计费功能来均衡计算机开放实验室的网络流量,改善校园网性能的一种网络管理方法。根据计算机开放实验室用户流动性强的特点,设计了基于代理服务器数据采集方式的网络计费系统,着重介绍了网络计费软件的实现,以及其关键技术DLPI网络编程接口。  相似文献   
8.
孙天希  刘志国  汪燕  丁训良 《核技术》2006,29(5):339-343
为了避免探测系统的死时间问题,采用有机玻璃刀口作为散射体来降低探测系统死时间.通过分析来自有机玻璃散射体的背散射谱,测量了不同能量X射线在透镜会聚光束中的空间分布,为分析"光晕(halo)"现象提供了能谱依据,在此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halo"现象.在大能量范围内,分别利用轴向扫描法和刀口扫描法测量了透镜出口焦距、发散度及焦斑大小与能量的关系.利用背散射方法测量透镜焦斑直径时的相对误差在3%以内;利用轴向扫描法确定透镜出口焦距时的绝对误差在-120-120μm之间.  相似文献   
9.
使用X光透镜的XRF谱仪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丁训良  梁炜 《核技术》1996,19(3):164-169
使用外径为200μm的复合导管组装的X光透镜。可将发散的X光束聚成直径为250μm的微束。测量了透镜的能谱特性,选择不同范围能谱特性的透可改善XRF谱对个别元素的探测极限。与最佳几何但不带透镜的OMICRON微束荧光谱仪比较表明,带透镜的XRF谱仪对中重元素的分析灵敏度提高了近10倍。  相似文献   
10.
利用整体毛细管X光半会聚透镜会聚同步辐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进一步开展基于整体毛细管X光半会聚透镜和同步辐射的微区X射线分析,利用整体毛细管X光半会聚透镜和超环面镜的组合会聚了同步辐射。在8 keV能量点,利用超环面镜,将面积为2.3 mm×26 mm,竖直发散度和水平发散度分别近似为0和1.1 mrad的同步辐射光束会聚为面积为0.9 mm×0.3 mm,水平和竖直发散度分别为1.4 mrad和0.1 mrad的束斑,然后利用整体毛细管X光半会聚透镜将束斑会聚成直径为21.4μm的微焦斑,该整体毛细管X光半会聚透镜对束斑的传输效率为7.9%,该透镜焦距和焦斑处单位面积上的强度(功率密度)增益分别为13.3 mm和5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