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4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2篇
机械仪表   2篇
武器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基于专家系统的自来水厂自动投药系统的构建,简要概述了自来水生产过程中自动加药所采用的新型控制策略——基于实例推理(CBR)的专家系统,以及在系统中WinCC服务器与智能控制机进行实时通讯时OPC技术的应用.并且讨论了构成自动投药系统的各个组件间的通讯、变频器控制的实现等问题,以及在系统的设计、调试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及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基于PROFIBUS现场总线的自动投药系统,简要概述了自来水生产中自动加药所采用的新型控制策略专家系统,以及构成系统的各个组件间的通讯、变频器控制等问题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企业管控一体化系统数据交换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首先分析了几种企业管控一体化系统数据交换方式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自来水厂管控一体化系统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4.
基于"计算模态分析+试验模态分析"的方法,以ANSYS计算模态分析结果为参考依据确定机床导纳原点,并应用DASP振动测试系统对自主研发的桌面数控车床进行了试验模态分析。分析确定了车床的前18阶模态振型、固有频率及阻尼等动力学特征和参数,为数控车床的结构优化设计、加工工艺优化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也为建立车床实际结构的动力学模型、指导修正有限元分析结果提供依据和支持。  相似文献   
5.
对垂直上升管中气液二相环状流的含液体积分数及压降预测进行了研究,在充分考虑了环状流的流型特征以及合理假设的前提下,以二相流动力学理论和Wallis有关经验式为基础,推导出了环状流的数学模型。通过求解力学方程,获得了含液体积分数及压降预测的新模型,将新模型及已有模型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新模型不仅与实验结果符合良好,还具有计算速度快的特点,从而为垂直上升管内气液二相环状流含液体积分数与压降的预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基于双脉冲电流技术液膜厚度测量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自制的双脉冲电流作为激励,在合理假设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环状流形成时传感器管内的电场分布,设计了测量传感器的结构,并推导出了液膜厚度与响应电压之间的关系式,最后,通过虚拟仪器将液膜厚度实时在线显示出来,实现了液膜厚度的动态测量。经测试,该系统操作方便,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落球试验装置,并用该装置模拟了火工品发射时所承受的过载环境.通过落球碰撞试验得到了过载加速度随板厚和落高的变化曲线,以及过载加速度脉宽随板厚和落高的变化曲线;此外,应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和ANSYS/LS-DYNA软件对落球过载环境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火工品组件上(钢板)的过载加速度——时间曲线、应力分布图.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实际试验结果一致性较好,落球碰撞试验适用于模拟火工品发射时的过载环境,研究结果为落球碰撞试验装置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Super Boost变换器拓扑凭借输入,输出电流连续、高功率密度和高效率等优点,在航天器电源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采用耦合电感并加入输入纹波抵消支路(RCN)后,可进一步减小电感体积,并实现输入电流零纹波,但现有文献尚未给出详细的论述和设计指导.此处分析了电感耦合系数的影响,并给出了RCN阻尼网络及隔直电容设计参考.搭建了一台1200W的基于纹波抵消及耦合电感的Super Boost变换器实验样机,验证了参数设计的准确性及变换器可实现输入电流零纹波、高功率密度和高效率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在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MCR-WPT(magnetically-coupled resonant wireless power transfer)系统中,线圈作为能量中转的关键环节,其参数的设计决定了系统的传输效率,但目前仍然没有成熟完善的线圈设计方法。将平面螺旋线圈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阿基米德螺线方程,建立了精确的数学模型,分析了耦合线圈互感、自感、电阻与线圈几何参数的关系,得到了较为精确的计算方法。通过COMSOL进行仿真验证,在线圈匝间距较小时,各电量计算误差在5%以内。针对给定的限定条件,以线圈传输效率作为优化目标,通过Matlab求解出最优的线圈参数。最后,绕制实际的线圈并由实验测得其最大传输效率超过95%,证明了线圈设计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由于线圈两侧的电气隔离,通常使用无线通信来实时获取原副边的电压电流信息并对其进行控制.在一些特殊应用场合比如航天器,由于频率管制等原因无法使用通信电路.为了解决该问题同时使得系统的传输效率最优,提出了一种无通信的阻抗匹配方法.该方法选用Buck电路作为阻抗匹配网络,在负载电压变化时采用线性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