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1篇
机械仪表   2篇
矿业工程   1篇
无线电   12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用数据安全架构(CDSA)是面向通信和数据安全的一组层次化的安全服务结构。对CDSA提出了称健、分布式、多平台和工业标准的安全基础结构的技术要求。采取的是一种集中式管理策略,由CDSA体系结构中的内核部分通用安全服务管理(CSSM)架构管理各种不同的协议,并反其他各种协议、算法、服务等作为模块,规定接口,由CSSM进行管理。CDSA标准对电子商务以及Internet上各种应用提供了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2.
本文扼要地叙述了江西省几种典型的钨细泥选矿流程,并介绍了用低度细泥钨精矿为原料制作仲钨酸铵的工业试验流程和指标。对现在细泥选矿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办法提出了意见,同时还对进一步改进钨细泥选矿流程可能采用的工艺和设备提出了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北京奥运期间的碳黑气溶胶观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8年7~8月在北京市奥体中心的遥感所站点连续实时监测碳黑气溶胶(BC),研究其在北京奥运期间的变化特征和来源.奥运会前BC平均质量浓度约为4.58μg/m3,而奥运会期间其平均浓度约为3.07μg/m3,下降比约为33.0%,这说明减排措施有效降低了BC的排放总量.同步监测的可吸入颗粒物(PM10)与BC一致性较好,相关系数为0.86,BC约占PM10的1.9%.比对2007年同期BC浓度数据,也证实了北京地区在实行各项减排措施后,BC的污染情况有较大好转.  相似文献   
4.
小角激光散射是一种有效的测量高聚物球晶半径的方法.传统SALS图像采集方法复杂、不易调节,图像质量不够理想.数字成像技术提供了很好的替代手段,但目前主要采用CCD摄像机直接采集散射图像,它的成本较高,操作和处理不够灵活.利用CMOS成像技术采集散射光在毛玻璃上所成的像,能使图像采集的硬件成本大为降低而且操作方便,简化了SALS图像数据采集和后期处理.  相似文献   
5.
奥运期间北京SO2、NO2、O3以及PM10污染水平及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遥感所、云岗镇、燕山石化及首都机场4个站点2008年6月至9月期间SO2、NO2、O3以及PM10的监测结果,对北京奥运期间主要污染物浓度水平和变化特征进行分析.PM10为北京市的主要污染物,各时段市区站点PM10均明显高于市郊站点,城郊差异从7月1日至7月19日以及7月20日至8月24日时段的50%减少至8月8日至8月24日以及9月6日至9月17日时段的25%左右.城郊各阶段PM10日变化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凌晨至11:00前后的时段.一次污染物SO2和NO2均达到国家大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随着减排措施的实施,降幅均超过14%.从日变化曲线来看,各站点NO2基本呈双峰型特征,SO2在燕山石化和云岗镇站点表现出双峰态.O3作为光化学烟雾的指示剂,各站点O3呈现出白天高、夜晚低的日变化特征.云岗镇和燕山石化的O3日变化表现出明显的双峰型.4个站点O3在实施减排措施的初始阶段呈现出升高的趋势, 7月20日后的统计数据表明后期O3浓度持续下降,平均日变化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比值减小.各个污染物浓度在8月8日至8月24日时段下降最为显著.相比于7月1日至7月19日减排措施实施的起始阶段,各站点在7月20日至8月24日奥运期间SO2、NO2、O3和PM10降低幅度分别为14%~33%,15%~61%,2.5%~14%和10%~12%.  相似文献   
6.
7.
2005年夏季北京大气中碳黑气溶胶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8~9月在北京市丰台区站点通过碳黑测量仪(aethalometer)来连续实时观测碳黑气溶胶,获得了北京大气中每5 min的碳黑气溶胶(BC)质量浓度.由这些实时数据分析可得到北京2005年夏季碳黑的日平均浓度为11.1±3.4μg·m-3,变化范围为3.7~16.7μg·m-3.BC质量浓度与TEOM监测的PM10质量浓度和空气污染指数(API)的变化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08和0.702),表明BC是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9.
基于红外光谱吸收原理的SF6浓度检测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基于红外激光吸收方法的SF6检测系统,讨论了系统的检测原理以及系统硬件和软件的实现方法l通过对不同气体浓度透过率的测量,反演出气体浓度与透过率的关系式,并且以此关系式为依据,实时测量SF6气体浓度;探测器探测到SF6的红外吸收信号,通过ADC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单片机将采集到的数字信号进行处理显示并且通过RS485与上位机通讯;系统实现了自动化测量,方便快速.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