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8篇
机械仪表   6篇
能源动力   2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高压、超高压XLPE绝缘电力电缆中出现的半导电缓冲层烧蚀现象严重影响电力电缆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为理解缓冲阻水层与铝护套烧蚀机理,研究缓冲阻水层结构缺陷产生的原因,分别对工作在干燥和不同含水率条件下的电缆铝护套与半导电缓冲阻水带进行了模拟实验.实验结果显示,电流集中某个点流过半导电缓冲阻水带与铝护套之间接触的位置,将引起电流烧蚀,缓冲阻水带会形成若干个烧蚀洞眼;往半导电缓冲阻水带分别加入5 mL、10 mL纯净水,半导电缓冲阻水带材受潮后与铝护套接触都有白斑生成,生成速率基本一致;同样是在相同含水率的条件下,在半导电缓冲阻水带与铝护套之间施加100 mA的交流电流,会加速白斑的生成,几分钟内就能快速生成白斑.白斑呈现高电阻状态.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长距离大容量电缆隧道环境,阐述了BIM+GIS技术在3D可视化系统的应用。结合某项目的长距离隧道机器人巡检系统,从三维参数化模型建立、信息模型和GIS平台真实场景展示等方面研究了隧道环境机器人系统后台呈现的技术路线,最后分析了BIM+GIS技术在电缆隧道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为推动BIM应用在电力隧道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高压电缆接头是线路中的热点位置,限制着线路载流量的提升。为了探究加装保护盒以及保护盒内填充不同材料对电缆接头导体温度的影响,搭建了高压电缆接头的大电流温升试验平台,对比分析了电缆接头未装保护盒、加装保护盒、保护盒内填充传统密封胶,以及保护盒内填充高导热材料4种情况的试验数据。结果表明,相比于未装保护盒的情况,加装保护盒不会显著恶化电缆接头的散热环境。但是在保护盒内填充传统密封胶后严重阻碍电缆接头的散热,相比于未装保护盒时压接管的温度升高了8.1℃。保护盒内填充高导热材料后,压接管的温度显著下降。相比于未装保护盒的情况,其导体温度仅升高了2℃,大大增强了电缆接头的散热能力。  相似文献   
4.
典型输电电缆瓷套终端尾管发热多为局部发热,在红外测温图片中表征为集中高亮度热点。针对某110 kV电缆瓷套终端红外测温中发现的尾管直至底座整体发热异常进行了分析,结合终端结构及后续现场抢修过程中发现的该组终端漏油情况,对此类整体发热特征缺陷的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指出该类终端结构上存在的问题及工艺上可能的诱因,并从结构和工艺上提出了相应的建议。研究结果可为高压输电电缆运维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交流500 kV XLPE电力电缆各层材料进行导热系数测量实验,测得电缆各层材料导热系数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及电缆稳态工作温度下各层材料的热阻系数,并对电缆各层材料的热阻进行归并处理,然后按IEC 60287-1-1:2006对敷设于隧道中的交流500 kV电力电缆建立稳态热路模型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利用稳态热路模型可计算分析电缆各层热阻、外界环境热阻、电缆损耗及电缆温升等,同时得到大截面、五分裂的交流500 kV电力电缆在最高允许工作温度(90℃)下的载流量I为2 543 A。通过温升实验表明,电缆载流量的理论计算值与实验值的误差可控制在5%以内,验证了该模型对电缆载流量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高压、超高压XLPE绝缘电力电缆中出现的半导电缓冲层烧蚀现象严重影响电力电缆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为理解缓冲阻水层与铝护套烧蚀机理,研究缓冲阻水层结构缺陷产生的原因,分别对工作在干燥和不同含水率条件下的电缆铝护套与半导电缓冲阻水带进行了模拟实验.实验结果显示,电流集中某个点流过半导电缓冲阻水带与铝护套之间接触的位置,将引起电流烧蚀,缓冲阻水带会形成若干个烧蚀洞眼;往半导电缓冲阻水带分别加入5 mL、10 mL纯净水,半导电缓冲阻水带材受潮后与铝护套接触都有白斑生成,生成速率基本一致;同样是在相同含水率的条件下,在半导电缓冲阻水带与铝护套之间施加100 mA的交流电流,会加速白斑的生成,几分钟内就能快速生成白斑.白斑呈现高电阻状态.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高压、超高压XLPE绝缘电力电缆中出现的半导电缓冲层烧蚀现象严重影响电力电缆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为理解缓冲阻水层与铝护套烧蚀机理,研究缓冲阻水层结构缺陷产生的原因,分别对工作在干燥和不同含水率条件下的电缆铝护套与半导电缓冲阻水带进行了模拟实验.实验结果显示,电流集中某个点流过半导电缓冲阻水带与铝护套之间接触的位置,将引起电流烧蚀,缓冲阻水带会形成若干个烧蚀洞眼;往半导电缓冲阻水带分别加入5 mL、10 mL纯净水,半导电缓冲阻水带材受潮后与铝护套接触都有白斑生成,生成速率基本一致;同样是在相同含水率的条件下,在半导电缓冲阻水带与铝护套之间施加100 mA的交流电流,会加速白斑的生成,几分钟内就能快速生成白斑.白斑呈现高电阻状态.  相似文献   
8.
输电线静态平衡位置找形是动力学分析的前提,找形精确与否对后续分析结果有很大影响。介绍了输电线找形中的解析法和有限元法,以某跨越档为例,分别对导线在自重和覆冰荷载下进行找形,着重分析了非均布荷载作用下这2种方法找形的差异。结果表明,均布荷载作用时,解析法和有限元法对导线静态平衡位置找形有相同的效果;非均布荷载作用时,有限元法得到的结果相对准确  相似文献   
9.
输电线路常用带电跨越架线方法的比较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目前常用的带电跨越架线方法,从技术性、经济性、可靠性、可操作性、环保性五方面对输电线路带电架线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阐述了其工作原理和应用范围.并在此基础上,对三类带电跨越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总结优缺点,指出其发展方向,为带电跨越方案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电力电缆周期性载流量计算解析法的发展历程,并根据电缆的敷设方式、运行条件、周围环境的不同,对周期性负荷因数计算进行了分类概述。由于阶跃函数电流持续时间长短不同,因此分别建立长时及短时电缆绝缘暂态热路模型,对高压电缆本体暂态温升进行了研究;并对电缆表面至外界环境温升与敷设条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最后对不同运行状态下电力电缆周期性负荷因数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类与定性分析;同时还指出了周期性载流量计算的不足之处,并针对实际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