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3篇
机械仪表   4篇
矿业工程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使用五孔球探针对一种用于分离液固相的直筒型导叶直流式三相旋流器的气相流场进行了实验测定。得到了三个不同区域的速度和静压分布。发现了筒体中心存在强烈的内旋流 ,而且内旋流的轴向速度比外旋流轴向速度大一个数量级 ;内旋流在下行过程中不断汇入气体 ,轴向不断加速。排气管外环状区域以切向速度为主。轴向速度较小 ,只有小于总流量 13 %的气体进入排气管外环形空间下行反转  相似文献   
2.
采用FLUENT软件对三相旋流器的内部气相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别选用标准k-ε模型、RNG k-ε模型及RSM模型进行了模拟计算,并将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验值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采用RSM模型得到的模拟结果同实验值吻合良好,可以采用该模型对三相旋流器的内部气相流场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3.
烟秆颗粒微波负压干燥工艺参数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获取烟秆颗粒微波负压干燥的最优工艺参数。以烟秆颗粒为对象,进行了微波负压干燥试验。以微波功率、物料厚度、干燥室压力为干燥试验因素,研究了各因素对烟秆颗粒干燥特性的影响。通过3因素3水平二次回归正交试验,分析了微波功率、物料厚度、干燥室压力对烟秆颗粒干燥的含水率、干燥均匀度的影响,建立了各指标与试验因素间的回归数学模型并利用多目标非线性优化方法,确立了烟秆颗粒微波负压干燥的最优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微波功率对烟秆颗粒干燥速率影响效果显著;当干燥室压力为-24.3kPa,微波功率为695.7W,物料厚度为12.9mm,为烟秆颗粒制备生物质燃料的条件最佳。  相似文献   
4.
利用微波加热方法测定了不同水样中的国酸盐指数,讨论了微波功率、时间、酸度等条件对分析结果的影响,并与标准方法相对照,用t-检验法及F-检验法检验,均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郑彬彬  卢泽 《河南化工》1998,(10):32-34
分析了双氧水装置关键设备萃取塔因内件存在的问题,造成塔效低于设计值导致产品不合格的原因以及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6.
针对苗期作物收获后残膜造成环境及土壤污染问题,提出了一种苗期揭膜机。为防止在作业过程中机架与外界激励产生共振所带来的结构破坏,基于Solid Works软件建立揭膜机机架的三维模型,利用ANSYS软件进行模态分析,并计算各个激励频率,再结合模态的固有频率进行比较。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结合机架材料的S-N曲线理论,对机架进行疲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安装减振片后机架的变形量减小了83%,机架的疲劳寿命为1.131 4×106次,大于1×106次,能满足机架的疲劳寿命要求。再对机架施加随机载荷,利用雨流计数法得到雨流阵列和损伤矩阵结果,结合损伤公式计算得到机架疲劳寿命预估结果为7.3年。  相似文献   
7.
针对煤矿酸性废水(AMD)中SO_4~(2-)、Cr~(6+)和Cr~(3+)含量高,p H值低等特点,基于微生物固定化技术,以零价铁屑(ZVSI)和玉米芯为主要基质成分,与硫酸盐还原菌(SRB)有机结合,制备ZVSI-SRB颗粒处理AMD。为探究颗粒对SO_4~(2-)去除机理,采用相关动力学模型对单一污染物离子去除过程进行数学拟合。结果显示,ZVSI-SRB颗粒对SO_4~(2-)还原动力学过程更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通过相关仪器表征,显示反应后颗粒内明显出现Fe S结晶物,表明颗粒反应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复杂的物化及生化反应。  相似文献   
8.
利用微波加热方法测定了不同水样中的高锰酸盐指数,讨论了微波功率、时间、酸度等条件对分析结果的影响,并与标准方法相对照,用t - 检验法及 F- 检验法检验,均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高岐  卢泽 《河南化工》1999,(11):38-39
报道了鲁米诺-过氧化氢--铬体系化学发光法测定环境水样中的痕量铬,讨论了酸度,还原剂用量,测定时间、干扰离子等对测定结果的影响。该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检出限4.5×10^-4μg·mL^-1,加标回收率在95.0 ̄102.5%,RSD≤2。.8%,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10.
针对烤烟苗期地膜回收问题,设计出一种皮带导轨梳齿式挑膜机构。首先,通过建立挑膜齿的运动轨迹方程并结合挑膜齿在挑膜瞬间的受力分析,得到卷膜滚筒上单侧的挑膜齿数设计为齿为最佳的齿数排列和确定了卷膜辊转动的最佳转速范围是。然后,利用Matlab分析得到挑膜齿与皮带间的夹角90°时的余摆线为最佳的地膜运动轨迹曲线。最后,通过试验验证了皮带导轨式挑膜齿的排列、安装角度及地膜铲的最佳入土深度的可靠性,表明了当横向行走速度是0.3m/s为最优且稳定性较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