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22篇
武器工业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切削刀具为适应当前制造领域的多变、高精度,特别是自动化的需求,除了介绍合理选择新型切削刀具的材料之外,更多地强调了切削刀具在设计、结构等方面的迅速演变,推陈出新,从而指出,加强信息跟踪的重要性,为使新型切削刀具在制造中发挥更大的效益。  相似文献   
2.
在自制的金刚石刀具研磨设备上对各种金刚石刀具进行精细研磨,并用该设备对LY12铝合金进行超精密车削加工实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3.
近20年来,精密加工正在走向超精密加工的领域。我国在70年代,上海机床厂就研制战功磁盘车床,继之,航空部625所研制超精密球体车床,北京机床研究所研制成超精密铣床、超精密车床。在80年代初,沈阳第一机床厂研制成超精密车床,并商品化,为我国的超精密加工技术的发展铺平了道路。金刚石切削技术是超精密加工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4.环境条件的控制势在必行高精度由μm级进入到nm级,对环境的要求更加严格,超精密加工技术最突出的是热变形和微振。在仪表装配领域中特别需要净化,在这几个方面,国内外均不遗余力地在促上去,这是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不能等闲视之。以德国Zeiss公司的三坐标测量机装配厂为例,整个厂房面积为4000m~2内要求室温20°±0.5℃,在调试部分提高到20°±0.3℃,标定部分又提高到20°±0.1℃,特别是标定厂房系采用水平层流超净工作间,需要严格控制尘埃,因此,全部自动化无人操作,将即使很小的干扰热源也予以排除。Leitz公司的标定厂房也是要求室温20°±0.2℃。  相似文献   
5.
对金刚石切削的发展过程进行了回顾,研究了金刚石切削的现状,提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指出了目前研究工作者应努力目标,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本文叙述了电火花线切割工艺在实现高效率加工、高精度加工和自动化加工过程中主要的技术进步。列出了电火花线切割工艺艺术所能达到的综合工艺指标。探讨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在机械制造业中,实现高生产率已成为追求利润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高速切削和超高速切削发展迅速,这里,对超高速机床与超高速切削刀具的现状与进展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8.
"毛刺工程"的产生和展望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机械加工领域中 ,特别是仪表制造领域 ,随着零件尺寸小型化 ,毛刺的危害更为明显。尤其是毛刺存在于空气轴承或动压马达等产品时 ,其危害性更具威胁。零件边缘崩口与毛刺相近似 ,是一种负毛刺。因此在学术界将这类问题同时归纳为边缘 ( EDGE)技术。为了解决毛刺的问题 ,逐渐形成一种新的学科——去毛刺工程 ,美国、日本和德国等国家提出了“毛刺工程”( Burr Engineering)或“毛刺技术”( BurrTechnology) ,并正在迅速发展。对毛刺技术重要性的真正认识 ,始于美国的Bendix公司的 Larrux K.Gillepie先生 ,他在 1974年的美国制造工程师学…  相似文献   
9.
一、绪言随着仪表工业的发展,高精度、高表面粗糙度、高表面完整性的零、部件越来越多,随着仪表朝着短、薄、轻、小的方向发展,更促使这种趋势加速。比如天文望远镜、核聚变反射镜、激光打印机的鼓和多面体镜,光学透镜等都在表面质量上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有的需要高反射率。又如磁盘、软盘、光盘、磁头等随着存贮密度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应力分析、精密尺寸、微屈服强度和应力松弛强度的测定,以及通过内耗分析和电子显微组织分析等方法,比较系统地研究了不同的高低温循环处理工艺对LY12CZ状态合金的尺寸稳定性的影响。对高低温循环处理工艺提高LY12CZ状态合金的尺寸稳定性的机理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190℃(4h),-196℃(2h)3次循环处理为最佳工艺,它在保证常规机械性能的条件下,显著降低了残余应力,使合金的位错结构处于稳定状态,增加了合金的微屈服强度及应力松弛强度,因而提高了LY12CZ状态合金的尺寸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